生命中总会有很多瞬间,触动你的心灵。就像波澜不惊的水面上,激起了涟漪,一圈一圈淡淡地漾开,那真是一种奇妙的触动。
在生活中经常没有任何的理由,打开电脑点击一首又一首单曲循环着那些曾经喜欢的歌曲。
有关音乐和音乐人的电影市场上一直都不乏精品,这些年更是依然如此,无论是那部传奇般的纪录片《寻找小糖人》还是风靡一时的《醉乡民谣》都堪称佳作。
喜欢音乐的人或许会有这样的一直感觉,非常清晰的知道音乐本身的魅力以及音乐人身上天然的理想主义色彩在我眼中看来都具有某种感召的力量,使我和身边的朋友和都如此喜欢这类电影,但这一类的电影拍出来往往显得温暖、隽永而励志。
《歌曲改变人生》这一部电影正是如此。在影片一开场,你就已置身于纽约的一间小酒吧中,毫无铺垫。
在影片里有喁喁的低语、酒杯交错的脆响、昏暗又温和的灯光,当然,最重要是还有音乐,简单纯净的人声,清新流畅的吉他,仅此而已。
但当电影里的这一切汇集在一起,你就会被伤感、甜蜜、温柔的歌声给唱响,当爱情、梦想、孤独化成配着音乐的词句,当你眼睛只会盯着电脑屏幕时你会觉得,再失意的人生也都应该并已经得到了祝福。
这一部电影的翻译名有很多,就我知道我比较喜欢的还可以翻译成《再次出发》,听同事说这一部电影的导演约翰·卡尼拍过三部很出色的电影:《叛逆边缘》、《曾经》和《歌曲改变人生》,所有的电影主线都是音乐,都在讲述音乐对于人生的这么一种随心随性的生活态度。
欣赏这一部电影的原因是因为蛮喜欢这部电影里传达出的对音乐的态度,人对音乐有自己的自由意志。非被音乐掌控,音乐的好,是主动认出它,呈现它,完成它。
电影里的男主角拿今天娱乐圈的话说就一个经纪人的角色,他在不断的培养本土的新音
乐人。
在这一过程中还和自己合作伙伴(经纪人签约公司)撕破脸,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对于音乐的痴迷,对于自己选择有潜力的音乐人的判断是否符合当时的市场,更加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妻离子散的原因是什么?
男主角的真实感受真实的反映音乐带来的感受,通过那些电影片段表现出一些非常精妙的段落。
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就是在酒吧中,丹听着格蕾塔的吉他伴奏清唱,想象出各种配器加入,让音乐以一种立体化、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瞬间给我们传达的感觉就是这一部电影真的是有趣有料;格蕾塔听了几句男友戴夫的新歌,看着他的眼睛,没有一句话,忽然扇了他一记耳光,问他歌是写给谁的?
欣赏到这里或许你也和我一样蒙圈了吧,完全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女主角为什么会对男朋友发飙,下意识就会蹦出“最毒妇人心”?这个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在电影里你可能悟到所谓音乐传情,心都在里面,藏也藏不住。因为音乐无处不在,因为音乐的存在你我有了很多的共同语言。
经纪人把有才华的女主角说动心了,女主角也决定跟着经纪人去试试,可能也是抱着说不定她也可以成为音乐红人的心态,就这样撸起袖子加油唱起来了。
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经纪人决定将最这种唱法凑起来,然后就是我们看见的乐队在小巷、屋顶录音,伴着周围的城市杂音,甚至怒吼、警笛声,愈发显得怡然自得,让你觉得这些曲调都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
电影结尾时,格蕾塔看着台上的前男友以她建议的方式唱着主题曲“迷失的群星”她却没有应邀上台,只在出口处站着看着,然后悄然离去…这是一种淡淡的忧伤。
一部电影,百人百味。网上可以看见很多的网友在给它打五颗星,四颗星,三颗星,因为它的好,因为它怀旧,因为它感人,我想每个人看的层次不一样,所以评分的理由也都不一样。
《歌曲改变人生》让我觉得特别好,导演在选择电影拍摄的场地明明是在现代感十足的纽约街头,却莫名拍摄出我内心认为的那一种年代的厚重感。
电影片段的那些恋人间的小小桥段,共用一部手机,听同一首歌的细节,无一不禁让看的人感叹,女主角在给男朋友歌声留言,那时的个人内心变化的戏份,孤独的地铁,孤独的弹吉他,孤独的午夜单车,人潮拥挤却不能再孤独的一个人的舞台,刻画的都很是细腻独到。
更加佩服编剧知道一味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凝望世间万物,世界难免会被咕嘟咕嘟煮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