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的爆火,印度片比原本更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阿米尔·汗也被人关注得更多了。虽然在很多影迷心里,阿米尔·汗的形象可能在《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时候就已经深入人心了,这位印度的国宝和被称为「印度的良心」的演员总是用自己的方式说着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
前两天把他 2007 年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Taare Zameen Par)找出来看了一遍,也写一些观影感受以做记录。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一位年纪约八、九岁的男孩,名叫伊夏,他与其他同龄的孩子不太一样,他认读字母的能力有欠缺,同时脑袋里又有很多奇妙的想法。有一些电影简介里直接写他是有智力障碍或者是自闭症,我不能认同这样的描述,毕竟电影里也从头到尾都没有这么对这个孩子下过定义,这里还是说他只是一个不太一样的孩子好了。伊夏这样的孩子在普通学校里没有办法跟上课堂的进度,总是对一些外界事物无比好奇,无法专心听课,也没有办法好好的完成作业或者考试。家长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送他去了寄宿学校,但是寄宿学校里更加严苛的环境和一些随之而来的嘲笑与惩罚,让伊夏开始慢慢关起自己的心灵,不再与人说话,也对任何事情都丢失了兴趣。万幸的是后来遇到了阿米尔·汗扮演的美术老师,这位老师与小男孩小时候一样有着认读障碍,所以对男孩子开始关注起来,并发现他有着绘画的天赋。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男孩子慢慢打开了心灵,两个人也都有了自己的成长。
这是一个描述起来极其简单的故事,其实印度电影每次给我最大的感觉并不是搞笑、感人、又唱又跳,而是他们都能很好地、很清楚地描述好一个故事。虽然印度电影都很长,但是这样充足的时长让电影里可以包含很多丰富的细节,这对于一些普通的观众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毕竟不是所有观众都能跳出电影去思考其中的逻辑或者其中的暗线,绝大多数人还是从电影里告知观众的信息去推断接下来电影的走向。将电影故事可以完整的呈现给大家的前提做好了,再将主题稍微提高一点去表达导演、演员的观点,自然就被很多观影者所喜爱。
反观国内,感觉有很多电影是一开始就有一种想要表达的野心,然后再根据这个野心去想我要用怎样多的实例去印证我想表达的东西。这往往会让电影在情节上出现漏洞,或者是让观众始终没办法进入剧情。如果不是形式主义的电影,认认真真的讲好一个故事,是现在很多电影都欠缺的地方。
跳出电影本身,说一点由电影故事引发出的思考。我看到小伊夏上学的时候有一种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在学校里课堂里的感觉。记得家人和我说起小时候的故事是总说,我小学三年级之前都不太知道自己是在上课,也不认真听课,上课永远都在开小差,玩一些手边的东西,别的小孩都能给老师回应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可是我却很经常的时候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会和家里人说我上课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他们说的没错,在我的印象里,我也是差不多到了三年级之后才知道念书大概是怎么一回事,之前的脑袋里就像是有无数的故事跑马灯一样地跑过去,我知道我为什么会坐在课堂里上课,但我不理解这个行为的意义。这种理解念书和学习的意义,在小时候被家里人简单的称为「开窍」,然而我就是那一类「开窍」的非常晚的孩子。
除此之外,我记得我小时候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早晨蹲在浴缸上刷牙,那时候家里的浴缸是有纹理的,我经常可以边刷牙边盯着那个纹理想象出来那是怎样一个生物,可能是大象和马的合体,然后在和对面的生物打架。在看到电影里的男孩子再对着作业上的一个乘法题目就有着地球与其他行星打架的幻想的时候,我就立刻想到了我小时候这样一个场景,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电影前还能想起来自己小时候的那些想象和想象背后奇妙的故事。
我之前和朋友聊到过我小学时候不好好听课这件事情,朋友说那可能是我家的学前教育没做好。后来我觉得我并不能完全认同这样的说法,不是说学前教育是否做好的问题,而是关于「学前教育」的定义。在学前理解和懂得更多属于这个世界的规则和知识,也许会帮孩子走的更佳平稳,但也在课堂里造就了那么多一模一样的学习机器,每个人都在起跑线前面蹲着,别人都开始跑起来的时候,那个蹲在地方看蚂蚁的孩子大概就落在了最后。
长大之后,我会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想象力从脑袋里消失了,那些看到这个世界的新奇事物之后的联想,就这么慢慢的不见了,你看到任何东西可能就是单纯的颜色、形状、事物甚至是公式,或者看到他们也只会想到自己没完成的作业。现在很多人会为了这些想象的丢失感到惋惜,也会听到和看到更多的方法论告诉你如何练习联想和想象能力。这些原本就属于我们的能力消失了,我们竟然要通过学习的方式找回来,听上去有点可笑。长大了的孩子也许有着比以前更好的时间安排、进取心、学习能力,但是这些东西即便现在没有,未来也许有一天还是会有。但是想象力,孩子长成大人的时候死去了,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如果有可能,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压力和时间安排,能让孩子有想象力的时间多一些,可能都会是更好的。
从这里感觉就要说到教育的问题,印度电影里呈现的教育环境相比欧美电影与国内的情况可能会更像一些,有更多的压力也要更多的努力才能争取更多的财富、名声、地位。有些时候有人会说我只想做一个普通人,不想要那些财富、名声、地位,但是在学校的时候谁又管你是否对未来的想象只是个普通人呢,那些成为宇航员、艺术家、科学家的梦想在你追我赶的学校里死去,你不知道你未来会成为怎样一个人,却要拼命的争夺那一两分,铭记着家长对孩子说的「考场上一分的就是几百、几千、几万名」,然后看着自己越走越忘记自己想做什么。当然身边总有一些孩子,在他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就能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然后他们考上了清华北大成为了你身边的「大神」,你去问「大神」是如何成为大神的时候,他们都是笑笑说「我只是个普通人」。我想二八定律总是存在,八成的孩子,有的时候只能跟着这些「大神」的脚步试图模仿成为他们,却忘记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人。
现在越来越会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不一样的闪光点,虽然很多人在从孩童时期走过来来的时候也没有看出来周围人独特的地方,也没看出来自己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但是我相信他们也有,我们也有,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已经成型,再去寻找自己要做什么已经来不及了,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就像是阿米尔·汗帮助了小男孩一样,也许未来我们也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更加宽容,给他们更多想象的机会,去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去走自己的路,成为独一无二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