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龑 - 2006年3月19日书于德国柏林)
在意大利呆了十一天,在罗马就足足呆了五天。
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这座城市的魅力,这座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留住了我们本是匆匆的脚步。
五天时间逛了罗马的大街小巷,走遍了罗马的角角落落。
罗马城市不大,五天时间悠悠闲闲,足够把整个罗马装在脑中放在心里。
以至于到后来离开的时候,觉得对他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了然于胸,竟觉得比生活了八年的上海还要熟悉。
一是上海太大,从没有过要徒步穿行的奢望;罗马城大小合适,恰恰适宜步履。再则,罗马一步一景,处处是古迹,片片是历史,也舍不得落下任何一处。
01我们的小旅馆:来自全世界的记忆
罗马火车总站位于城市的东北面,我们住在离火车站有7、8分钟路程的威尼斯路(vienis)。vienis路是紧邻闹市,而又闹中取静的一条安静的小街。我们的旅馆就在这座小街上。
旅馆是在一座高大的石头建筑里,典型的欧洲古典风格。厚重的木质大门足足有三米高十厘米厚,下面木质门槛也足足一尺。以前还以为只有中国古典建筑有这个特点,原来西方也是。据说高高的门槛象征了富贵和权利,看来不论东方与西方,对此两者的理解和阐释都是共通的。
旅馆不大,但干净温馨,汇聚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多是年轻人,以学生为主。
几天下来,大家早已熟悉。敦厚的美国美术老师,聪明的马来西亚小姑娘,会中文英文德文的俄罗斯女孩等等,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晚上聊天打牌,互学语言,成为必不可少的必修课,也为大家的旅行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从旅馆出来在旁边的十字路口左转,走一分钟,就踏上了罗马繁华的Via National。
Via是意大利语“街”的意思,National是“国家”的意思,与英语和德语的写法相同。但意大利语在读音上与德语更相近,所以用德语发这个音,意大利人是听的懂的。
另外意大利人在打招呼与告别的时候,都说“qiao”, 这在现代德国年轻人的口中说的也相当普遍。地域相近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影响是很大的,也许这也正是欧盟能团结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原因之一。
National 大街是一条东北与西南走向的大道,西南低而东北高,坡度相当大。
漫步整个罗马,这种连绵起伏的街道很多,虽不比山城重庆,但也足以使自行车使用者望而生畏。
在西方社会提倡环保、健康的自行车交通的今天,整个罗马,却几乎看不到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存在。
02埃马努埃莱二世纪念堂:震撼与赞叹
站在National大街面向东北,路的尽头是两个半圆形建筑围成的空地,这就是罗马城的共和国广场(Piazzadella Repubblica)。
在2005年最后一个晚上,罗马人就是在这里狂欢并庆祝新年到来的,而我们正好身在其中。
转身沿着大街向西南一直走,六分钟左右,挡住整个视线,巍然屹立着的是一座巨大的白玉石建筑。
宏伟、大气、精巧,这些形容词在这座建筑面前也显得有些苍白。心中涌起的只有赞叹,也是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的震撼。
这就是罗马有名的埃马努埃莱二世纪念堂(Monumento a Vittorio Emanuele II),建于1911年,是为纪念完成统一大业的意大利开国国王维托里亚·埃玛努埃莱二世而建造的,也是罗马所有大型建筑里最年轻的一个。
因其年轻,故少了岁月留在表面的烙痕,白玉无暇;也因其年轻,故能承载各时代艺术的精华;但年轻挡不住的是历史的内涵,在罗马这座象征世界文明发展的城市,任何建筑物都是历史的缩影,是人类文明发展有形的见证。
纪念堂正面造型是由16根高大的圆柱围成的半圆,圆柱之后是纪念堂的内厅,圆柱之前则是几十甚至上百级的台阶,台阶分三段,每段中间是宽广的平台,故而显得气势十分恢宏。
台阶两边是几乎对称的喷泉或雕塑。对称是因为他们据中央的距离,雕塑的大小都相同,用“几乎”是因为雕塑的主体却是各异的,有严肃的长者,也有飞扬的天使。差异中的和谐,不呆板却又浑然一体。
纪念堂面对的是威尼斯广场和埃马努埃莱大街,它是罗马一条繁荣的商业街,背靠的则是古罗马市场,正好界于现代和历史之间,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这座建筑,是罗马所有建筑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也是最喜欢的一个,从见到的第一眼一直到现在。
03古罗马市场:历史的变迁与残留
埃马努埃莱二世纪念堂之后,就是代表整个欧洲古文明辉煌顶峰的古罗马市场。
这里原来是古罗马的中心,议院神庙都集中在这个地方,如今只剩下残垣废墟。现在保留下来的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对游客免费开放。
每天参观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但和我一样,都是为了踏寻欧洲文明的脚印而来。
废墟经过了罗马市政府的简单处理,尽量保持了历史原貌,在左一块石,右一堆土中间,留出了游人的通道。废墟中间比较醒目的是几根历经千年沧桑,而保留下来的石柱。
我分别在清晨和黄昏专门来到这里,在旭日与夕阳下,体味历史与文明的变迁和残留。旭日初升下的废墟,清清楚楚地展示着他的一石一木、一墙一柱,历史的斑驳虽清晰地感受,但在朝阳中,处处透着生气。斜阳下的废墟,却尽显他的苍茫与神秘,厚重的历史气息中,是经历无数辉煌与苦难之后的深沉。
土石无言,但传递着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战争、杀戮、伟业、辉煌都掩罩在无尽的暮色中,到最后看不到一点。
人类在慨叹文明伟业的时候,何曾想过文明的背后。
04斗兽场,帕拉蒂诺丘:辉煌与残忍中的罗马起源
罗马的古遗迹大多位于罗马城的东南侧,集中在古罗马市场周围。
紧邻古罗马市场东侧,就是君士坦丁门(Arco di Costantino)和古罗马斗兽场(Colosseo)。
君士坦丁门是君士坦丁大帝为纪念打败他的对手而建造的凯旋门,是帝王功业的象征。
斗兽场是椭圆形的竞技场,是观看角斗士之间、角斗士与猛兽间相互搏斗的地方。斗兽场最热闹的时期也是罗马最辉煌的时候,这种辉煌就是建立在残忍的角斗与残忍的取乐之上的。
斗兽场的北面是尼禄金殿,是尼禄大帝不小心一把火烧了原来宫殿之后,重新为自己打造的皇宫,花费黄金白银无数,殿内许多东西都是黄金直接打造,富丽奢华无可比拟,故称做尼禄金殿。
君士坦丁门南面一山丘,就是罗马城起源的帕拉蒂诺丘,传说罗马的祖先是两个由狼群哺育的兄弟,他们就是在这座山丘上建立了最早的罗马城。如今上面也只剩下一片废墟,依稀可见当日的景象。这个传说也为罗马增添了一份野性与神秘。
05台伯河(TEVEBE)、圣天使桥:罗马母亲河上的风景
从帕拉蒂诺丘南面的马西莫竞技场一直往西走,一条美丽的河流挡住了我的去路,这就是罗马的母亲河台伯河(TEVEBE)。
台伯河两岸岸堤非常之高,可能是冬天的缘故,河水不大,也不急。因为堤岸高,河面宽,站在岸边整个视野非常的开阔。沿着河岸向北走,一座座飞架东西的石桥应现眼前。
站在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名叫圣天使的桥上,观两岸风景,西岸是神秘的圣天使古堡、恢宏的梵蒂冈城,东岸是罗马的整个市区,桥上是每隔几米就屹立在栏杆上巨大的石塑,桥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在别有的历史、宗教、艺术与自然的氛围里,景色自然的十分引人。
不禁想起卞之林的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知道此刻在桥上看风景的我,会成为哪位看风景的人眼中的风景,也不知道我将装饰何人怎样的梦。
但我知道,此时此刻历史与现实,宗教与艺术,文明与自然,都融合在一起,融在了这岁末年初的空气里,进入到我的梦中。
06许愿池:抛出硬币,许下愿望
从台伯河往我安营扎寨的旅馆前进,必将穿过罗马的整个中心城区。加上探寻罗马的渴望,也必将是走街串巷,不惜曲折迂回。
这样古老的万神殿,贝尔尼尼等展现天才艺术的那沃纳广场,可以俯瞰全城的人民广场,台阶无数的西班牙广场都留下了我这位东方人的身影。城中那些大小商业街,几天下来,也几乎无遗漏的留下了我的脚步。
脚步停在了许愿池前,许愿池是一个名叫特莱维的喷泉(Fontanadi Trevi)。
我只能用气势恢宏,巧夺天工,精妙绝伦来形容,因为找不到力度更大和更贴切的词汇。
喷泉是巴洛克时期的设计师尼科拉·萨尔维用30年的时间设计建造,距今250余年。
喷泉正面是一堵大墙,大概有十几米高,墙体其实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立体雕塑,有人,有神,有兽。整个上方的石质群雕表现了海神得胜的景象。中间是威猛的海神,站立在大海贝上,被众神和骏马拉着通过凯旋门。
前面就是一个大池,泉水从石隙中向四面八方涌出,漫过层层岩石,汇成一个硕大的水池,水清绿见底。不知道用的是大理石,花岗石还是别的石材,整个许愿池都是通体的白色。白的可爱,白的毫无尘埃。白色精妙的雕塑,淡绿清澈的池水,让我久久不愿离去。
据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个少女为战争中口渴的士兵指引了水源,从而为罗马人在战争中取胜立下了大功,为此在这一水源上建喷泉以示纪念,所以喷泉又称少女喷泉。
后来又有传说,如果背对着泉水投下一枚硬币,同时心中默许下一个愿望,那么这个愿望就会实现,所以叫做“许愿池”。于是我背对着喷泉,抛出了硬币,同时也默默地许下了我的愿望。
07结语:留下与带走
结束了罗马之行,也结束了意大利的艺术之旅,开始了希腊爱琴海的行程。
留下了一个东方人在触及西方文明过程中的脚步、身影和愿望,带走了一个东方人对西方文明的感受、思索和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