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家都管理不好的人,也必然管不好他的社会关系。反过来,一个人在社会上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却未必能够管理得好家里的关系。
《大学》里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家国文化,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
昨日我们参加了一场洪新老师带领的《调整位置,重塑关系》心理学工作坊,基于萨提亚——一个西方心理学工具的流派和工具,却植入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我们每个人都体验了一把做丈夫和妻子,做母亲和父亲,以及做孩子的角色,摆出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身体雕塑,用指责的,讨好的,打岔的,超理智的姿态演绎了不同家庭风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家,我们看到一些被我们忽略的事实。
前几日有些文章,讨论丈夫的位置,父亲的位置(可见《丈夫的位置》和《我有一个人设》),这个位置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是不一样的。从家庭身体雕塑里,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得到。西方文化里的家庭发展图景,夫妻二人面对面双手打开,彼此接纳,双目凝视,当一个孩子降临,他们并没有改变,彼此依然是对方生活的重心,当孩子渐渐长大也就自然脱离了这个家庭,而夫妇关系始终是这个家庭最核心的关系。
但是在中国文化里,二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之后,我们看到的雕塑也发生了改变,夫妻肩并肩作战,共同面对孩子,孩子成为了夫妻共同生命里最重要的项目,这个时候各种矛盾纠结就开始了。
常见的画面就是,妈妈一边严厉地冲着娃吼:你能不能表现好一点!一遍冲着娃他爸吼:你能不能管管孩子!孩子跑向爸爸避难,爸爸一边和妈妈打着岔,面对孩子,内心声音就是:孩子,求求你表现得好一点,咱们俩日子都会好过一点。孩子就在两种不同的要求和冲击下长大,能指望他从妈妈这里学习温柔,还是从爸爸这里学习勇气呢?
家庭不是学校,孩子从父母身上习得不是知识,而是美德。父亲教会孩子勇敢,责任,担当,母亲教会孩子如何是仁爱,温柔,善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该有的位置,父亲不能逃避做父亲的角色,和孩子做朋友,母亲也做不了孩子真正的朋友,而只是有条件的朋友,例如你成绩优秀、听话就是一种条件。与此同时,夫妻也还是夫妻,你们还是彼此生命中唯一能执手偕老的那个人,这个关系还在吗?还是变成了家庭里的又一对母子呢?
所以,一个西方式家庭和一个中国式家庭,都可以延续各自传统和文化的根脉。问题就出在两种文化都贯彻地不彻底,家庭文化这件事儿上面,还真的无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让我们都做回有中国特色的父子和夫妻,每个人都站好自己的位置,那样子,才是我们自在自足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