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而顾一倡群和,剿(chāo)说雷同,如矮人之观场,莫知悲笑之所自,岂非贵耳贱目,“不得于言,而勿求诸心”者之过欤!夫是非同异,每起于人持胜心、便旧习而是己见。故胜心、旧习之为患,贤者不免焉。
抚守李茂元氏将重刊象山之文集,而请一言为之序,予何所容言哉?惟读先生之文者,务求诸心而无以旧习、己见先焉,则糠粃(kāng bǐ)精凿之美恶,入口而知之矣。
[译文]
而现在是,一倡百应,抄袭附和,这就如一个矮子去看热闹,被人遮挡,而搞不清哭笑从何而来一样。这样岂不是重其所闻,轻其所见,犯了告子“不得于言,而勿求诸心”的错误!所谓的“是非同异”,都跟人们怀有胜心,安于旧习,固执己见相关。所以,胜心旧习所导致的问题,有时连贤者都难免。
抚州太守李茂元准备重新刊印陆象山的文集,请我写篇序言,其实何须我再多言。唯望诸位在读陆象山先生文章时,务必求之于心,而不要把旧习、己见放到前边。如此,陆氏之学的好坏,就像糠秕和精米的区别,入口便能知道了。
【感悟】
(1)一倡群和,剿说雷同。不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就像在人群外边看热闹,不知道别人哭笑为什么。别人叫好,也跟着呼应。
明天需要上台做一场比较重要的讲座,到新公司以后的首次公开亮相,来的都是重要客人。代表公司去做1个小时的分享,对于自己这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更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因为看到另一位老师的两场分享,自己的思维方式就被扰乱了,观点跟着跑了。所以,当别人的影响力影响到自己的时候,原有的坚持就会动摇。可能从众是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安全的区域,这样就不会有大的错误。感觉自己现在就特别想做那个“一倡群和,剿说雷同”里说的雷同的人,不想深入思考。
告子“不得于言,勿求于心”的意思是说,修行就是外在的言行举止、规矩、礼貌、作为,起码要像个样,这个人才有可能修出善良的心地。但反过来说,我们也常看到一些礼貌规矩一流,外相及功业皆堂堂的人,然而内里实在只是个伪君子而已!所以,如果只靠外在的言语、举止、穿着、礼貌、作为等征兆,来判断一个人内在的心性是否有所成就的话,阳明先生认为这是不对的。
要做到内心真的认可,不断在成圣成贤的路上努力修正自己,做到知行合一。
(2)怀有胜心,安于旧习,固执己见。不要让旧习、己见困住自己。
这两天自己就陷在“必须有自己的见地”和“沿用别人的思路”两个方向之中纠结。又不愿意去深入思考自己的见地论据在哪里?也没有找到别人思路当中可以借鉴的论据,还是自己乱了、懒了。不知道这个本身算不算一种自己困住自己的过程。其实哪种方式都不会差,只是一旦纠结,就失去了方向感。
站在台上那一刻,如果心里只想着自己,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难免会有成败对错之分。自己早就过了要靠一场分享去博取领导认可的年纪,不需要在乎来至于在外的评价。去私欲,用送礼物的心态,把自己最擅长的分享出来,让来的客人能有所启发和收获,其实就是最好的效果。
自从到了新的公司,其他的线上学习都停掉了,每天一段圣贤经典的学习是最轻松的,所以仍然坚持着。每天的会议、培训和活动应接不暇,反而,这份学习的坚持,能让自己在忙忙碌碌的纷乱中,找到一丝安静和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