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体经济降速,“区域分化明显”,“新经济各领风骚一两年,叫好不叫座”,“35岁下岗、40岁失业、45岁隐性失业已不是西方国家专利"—— "工作机会都到哪里去啦?”这是过去几年人们经常心里嘀咕,嘴上念叨的社会话题。
我们很少过问另一个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问题:过去的30年间,就业机会都是从哪里来的?
在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欧洲,甚至美国,很多年前工业领域的就业机会都在减少。近30年,尤其是近20年,只有中国经济在持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其速度比由于传统重工业部门衰退大量减少就业机会的下降速度快得多得多。
1999年至2019年,国家的劳动力人口增加了11.4%,从大约7.28亿增加到8.1亿。而同期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合计增加了62%,从3.56亿增加到5.8亿。—— 而在这段时间内,先后爆发过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裂冲击、2008年前后的金融风暴……但国家创造新工作的步伐几乎没有放缓。尽管我们面临各种就业压力,20年间二三产业的就业机会依然增加2.2亿个,史无前例。
这期间日本、西北欧等发达国家的人口加速老龄化,劳动人口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近10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新大陆”国家也已开始步入老龄化,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内,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少子化几成趋势。绝大部分发达国家近二、三十年新增加的工作机会可谓寥寥无几,个别严重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样史无前例。
1990年代初的几年里,社会还在大力宣传:就业说到家"找市长,不如找市场"。国有单位城镇就业以及集体单位城镇就业合计提供的就业机会,占比已经从2003年的26%降至2019年的13%。
迅猛增长的大量就业机会很大程度上也不是来自大企业。
大企业越来越庞大,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规模以上大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在逐年下降。以股份有限公司城镇就业岗位的动态数据为例,就业占比仅仅由2003年的2%上升到4%。500强企业所提供的总的就业机会大约在2012年前后逐年减少。
巨量新增工作机会的绝大比例,都是由中小型企业以及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创造的。并且,几乎主要都是由创业型或创新型企业创造的。
大概不少人会说,“是高科技企业”。但错了。
高科技企业固然非常重要,它开阔了社会的视野,加快了公众的步伐,激起了了人们的热情,创造国家的未来。作为现实中的创业者,高科技企业的作用还很小。在过去的20年甚至30年,高科技企业最多只创造了不超过10%的新增工作机会。纵观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史,显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35年以前高科技企业创造新工作机会的速度,不会大幅度提高。
创造新工作机会的主要是“低技术”或“非技术”性企业。经济效益优良的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很多和高科技关系不大,而且有不少是制造商而不是服务性公司。2000年至2018年间,这些中小型发展公司在销售、利润和带动就业机会的增长的速度,比500强企业要快得多得多。
尤其近10年,国家经济的发展动力一直在朝着创业性和创新性企业转移,市场是最真实方向标,其中大多数是低技术和非技术性企业。是否是一种“结构性变化”,尚不可知。
越来越多受过多年学校教育的年轻人的价值观、态度和期望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和以往的“代沟”截然不同。或许20年前,真正的历史性剧变业已开始。不可否认,高科技并非不重要,事关国家未来。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衷情于别具一格和冒险,热切地渴望在物质上获得成功,不只成就还要有成就感,因此他们严于律己,像传统企业家那样 —— 但是以非传统企业家的方式、个性和作息习惯,长时间的不懈工作 —— 被一些保守人士质疑他们究竟是不是在"工作"。
钱从哪里来的呢?不到10年的功夫,风险资本似乎一下子变得比风险企业还要多。创新精神激增,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或许是,管理 —— 作为一种真正的新技术 —— 的突破。
管理实践进步,知识成为生产力,不再停留在书本上,不再止步在教条中。
知识的本质是应用。将所掌握的知识应在我们已知如何执行的事情上,叫“效率”;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在尚未知的工作事项上,即“创新”。唯有“效率”和“创新”,才是知识社会生态学意义的新内涵。
二战结束,一战前的经济列强日本已满目疮痍。昔日的大英帝国虽惨胜犹荣。无论科技实力、人力资源,还是世界营销体系,战后日本皆不比英国。很少有人比看好英国更看好日本。或就像抗战初期,很多西方国家更看好国府却不看涨人民军队一样。30年后,日本经济扶摇直上,英国经济重振乏力。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着巨大政治危机。有福利国家失控且看起来无法控制的政府赤字危险,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完全脱节,以及由此导致通货膨胀绝症。
重工业就业岗位持续萎缩,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优化升级,向资本以及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给传统体制带来沉重压力。
但就过去的30年而言,经济学家基于世界经济周期的零增长预测,实际上已经被国家的经济现实所否定。从国际经济到世界经济,传统重工业在20或30年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就已经到达了周期顶峰。然而在那之后,国家的新增就业机会增加了2亿多。
或许20年前,真正的历史性剧变业已开始。
如今,我们是否真正做好了迎接它的各种精神,以及物质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