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里账户
概念:心理账户
我们会把钱分门别类的存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面。比如说,生活必要的开支账户,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账户,情感维系账户,享乐休闲账户等等。虽然这些账户都是在一个大账户之下,但其实各个子账户都是独立存在的。
每个人都会把钱分为多个类别的钱袋子,比如娱乐,学习,买房,投资等等。小气和大方是相对的。
用户的生活必须账户和休闲账户:进行账户的转换,让用户从最有钱的那个账户花钱。
价值转化:买汰渍,是为老婆的手不伤;买老白金,是为了送礼,为了孝顺…
2.沉默成本
概念:沉没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这件事情未来对他是不是有好处,同时也会注意自己是不是在过去,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这是一种非常有趣而顽固的非理性的心理,我们称之为叫做沉没成本,也叫做协和效应。
已经花出的代价,对未来的发展没有作用时,又舍不得放弃,这就是沉默成本。
如何利用沉默成本?如何克服沉默成本所造成的偏见?
1.首先考虑用户可以付出的沉默成本包括哪些?
(1)时间
让用户先花一些时间在产品上,形成对产品的习惯行为,对产品产生依赖,导致用户想换产品时,所需要的转变陈本较大。
(2)金钱
直接让用户预先支付一定量的订金,提前充值,
(3)承诺
利用用户在社交网络的中虚荣心和信用值,给了承诺的事,更容易得到落实
(4)生态和闭环
把产品线做成闭环或生态,让用户买了你的第一个产品,就有需要买第二个产品,如果放弃使用,会影响产品的体验
(5)买一送一,打包出售,满包邮
反正都买了一个了,不如一起买了还剩邮费
3.比例偏见
概念:比例偏见
比例偏见是指,在很多场合,本来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加倾向于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第一,促销时,价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到更多的优惠感,而价格高的商品,可以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优惠。
第二,用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价钱变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这样会产生很划算的感觉。
第三,把廉价的配置品,搭配在一个非常贵的东西上面一起卖,那相对于单独卖这个廉价商品,会更容易让消费者感到价值感。
4.损失规避
概念:损失规避
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叫做损失规避。甚至有科学家研究出来,这种损失所带来的负效用是同样收益所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
优化策略
第一,用换购(以旧换新)的方法来替代打折的方式。
第二,用获得的表述框架来替代损失的表述框架。
第三,条件成熟的时候,你说不定可以试着大胆推出无理由退货服务。
恩宜先淡后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先严后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菜根谭》
这一招,大家在上级汇报方案的时候可以重点参照一下:如果从获得和损失两种框架上去考虑自己的陈述方式,你会发现上级最后的决策最终会和你预想的一样。
对于那些有追求的读者来说,在做决策时候要像罗胖说的那样,摆脱自己的本能,理性地分析权衡不同方案带来的结果,提醒自己注意「损失框架」和「获得框架」两个大坑,不被他人(商家、推销员)的不同陈述方式给忽悠。
4.价格锚点
概念:价格锚点
价格锚点是在1992年的时候,有个叫托奥斯基的人提出的,他认为消费者在对产品价格并不确定的时候,会采取两种非常重要的原则,来判断这个产品的价格是否合适。
第一个原则,避免极端。
第二个原则,权衡对比。
消费者其实并不真的是为商品的成本付费,他是为商品的价值感而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