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博群。稍微学过成语的人,一眼就能看穿父母对我的期望,博览群书。据说,这是父亲抱着新华字典翻了三天三夜挑出来的。我猜他取名字的耐心就在那一次全部耗光了,因为我妹妹叫晶,我弟弟叫志。
然而我读的书很少,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很不喜欢我的名字。
我被邻居们戏谑地质疑一个女儿要读那么多书干嘛,真不知道我父母是怎么想的。更可恶的是,整个青春期里,都有恶作剧的男孩子大喊我是钵,烟灰钵。高一入学时,我的名牌直接贴在了男生宿舍里。直到现在,仍然常常有人因为我的名字上来就招呼先生或兄弟。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承载了太直白的企图,太厚重的期待,太虚幻的希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之所以是现在的我,是因为这个名字里不仅仅有企图,有期待,有希望,还有祝福。这个祝福帮助我对抗着孤独,对抗着悲伤,对抗着痛苦,对抗着恐惧。
小学五年级时,我十岁。镇长那个长得又高又瘦又白的漂亮女儿让全班的男同学女同学统统都不要理我。原来我第一次体会到屈辱这个词的含义是这么早。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也没有人能教我怎么办。我一定哭过,但是我不记得。每一个课间10分钟,有个我的影子趴在桌子上看书。我没有书,我只有课本,我翻所有科目的课本,包括思想品德。我翻了多少遍,才翻过了我最孤独的童年?
直到现在我仍然常常把自己藏进书里,尽管一年下来我的已读书单也不过二十本。但是,我真的很幸运,我总是在书里找到我需要得到的安慰,好像每一本书都是为了解决我当下的问题而出现在我的眼前。总是恰好的时机,恰好的主题,神奇又美好。
我没有很好的记性,我记不住自己读了什么内容,也记不住到底是哪些句子和词给了我勇气和信心。当我一个人坐在医院的走廊里,等着爱人的肝脏移植手术结束时,我捧着《百年孤独》从两点读到了八点。除了作者的名字,我想不起一个主角。但是,我记得那个下午,我坐在那张椅子上时,我的内心有多么坚定。在那个直面死亡的狭长空间里,我听见过病人的悲喘,听见过家属的痛哭,听见过医生的哀叹。但是我也读到了我想要的希望。
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感激过父母给我的名字。也许正是这个名字,让我从读书中总能获得力量。不是哪一本书,也不是哪一句话,而是读书这件事情本身,让我能莫名地平静下来。我说不出来我到底得到了什么感悟,我也写不出我都有些什么心得。我只是确确实实地得到了慰藉,还有来自于书的祝福。我现在过得很好。
我隐约觉得我有一座空中花园,可是我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