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把别人睡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然后我崩溃了。
01
那年,我很优秀,长期霸占全校第一的位置。
那年,班里来个了红衣少年,全校排名第二,对我“穷追猛打”。我们之间的分数差距在不断缩小。
焦虑感,紧迫感时刻缠绕着我,让我不得不做点什么。
我买了一桌子的书籍、学习资料、课外习题;我学会了“凿壁偷光”、“悬梁刺股”。
我把别人睡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走路、上厕所、课余时间,我不是在刷题,就是在刷题的路上。
深夜的公共厕所内,我的朗朗读书声总能准时的响起。
坚持了半年后,那个红衣少年把我超越了;我拼尽全力,终于躺到了医院的病床上。
我那么努力,我看了那么多书,我刷了那么多题,每天除了部分时间在睡觉,其他时间都在学习。
他凭什么超越我?凭什么?
我不服,我心里不平衡;我嫉妒他,也恨他,是他让我丢失了万年老大的地位。
我终于活成了别人口中的神经病,被送到了心理咨询室。
十几年过去了,我依旧记得老师那句话:学习并不是目的,只是一个过程。
02
努力学习,成了自我安慰的一种手段。
不会做PPT,于是通宵达旦的学习。
想把闲余时间变得更有意义,刻意买了书籍,还加入了 各种学习群、读书群、打卡群。
看了“无意义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这句话,硬是拒绝了好友的邀请。
技多不压身,多掌握一门技能总是好的。于是报了许多网课,忙的不亦乐乎。
实际上呢?你会做PPT了吗?高质量的独处,质量真的高吗?学了那么多技能,你真的会用吗?会给你带来帮助吗?
现在的人真的是太焦虑了,根本不敢让自己闲下来。
焦虑感和紧迫感,让很多人对自己的行为,丧失了冷静、理智的判断。
“学习”或者“忙碌”这个状态,削减了人们对于低效率行为的负罪感。
就像我初中的那一段时间一样,过分焦虑的情况下,在我的意识里,唯一能避免红衣少年超越我的方式,那就是学习。
因为我那时候的世界观是:只要学习,就不是一件错事。只要我在刷题,背书,我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
现在社会,有多少人又和我当初一样?用自欺欺人的行为方式,来获得内心的自我安慰。
我敢保证,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
只要我处于工作的状态,我就没有错。我是虽然平庸,但是“忙碌”能让人问心无愧。
用错误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努力学习和工作,已经成为了逃避现实最为高尚的借口。
03
是个狠人,却是个愚蠢之人。
为了学习,我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而结果却是不尽人意。
在那种高强度的学习下,结果并未达到我的预期,学习成绩还有下降。而且整个人都不好了,进了医院;讨厌学习,无奈之下找了心理咨询师。
学习是人的本能,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在学习说话、学习走路、.......。
感觉毫不费力,因为我们对说话、走路,感到好奇,感兴趣。
婴儿蹒跚走路,纵使跌倒无数次,依然会再次站起来,丝毫不沮丧。除了好奇和兴趣外;走路,是人类适应环境本应该具备的能力。
为了生存,学习一种能力,是天性,也是本能。
那为什么送孩子到了学校,孩子会对“学习”产生排斥呢?仅仅是因为失去了最原始的动力:好奇心没了,在他们意识内,学习不再是生存所需了。
强制自己去学习,本来就是和大脑在对抗。长此以往,“学习”会让人厌恶,哪怕面对感兴趣的内容,也会产生排斥。
仔细想想,你所谓的努力“学习”或者“工作”,最终到底取得了什么效果?
真实的掌握一门技能技巧,并且会举一反三了吗?工作做好了吗?
别再用“努力”、“拼命”、“忙碌”来麻痹自己、自我安慰了。
自以为是个了不得的狠人,却尽是做些无用功,和愚蠢有什么分别?
04
学习是过程,并不是目的。
人最高效的时候,一般是在情绪最为顺畅的时候;低效时候,人的努力,只会给自己带来情绪上的内耗。
对于绝大部分用“学习”、“忙碌”来自我安慰的人来说,他们每天都在处于一种“内耗”的状态下,他们每天都在“我本该”和“我还是”这样的价值之间不断的徘徊。
拿我初中来说。
深夜的时候,我本该睡觉,但是我又怕红衣少年超越我;于是我只能对自己说:我还是去学习吧。
而在这样内耗下,我的学习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丧失了高效所应该具有的专注与能动,而拥有的只有形式上的满足与应付,只要想到红衣少年,读书永远会成为我的第一选择。
事实上是,我并没有学到更多的东西,反而是身心的疲惫,让我犯了很多本不应该犯的错误。
后来我开始厌学了,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感觉自己努力永远得不到好的结果,这样的无力感才让我选择了放弃。
学习和忙碌没有错,一旦盲目就是一件错误的事情。
自我麻醉、自我安慰,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种罪恶。
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乐乐,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
玩乐,是为了避免情绪上的内耗;学习、工作就一定要高效。
05
巧学、活用。
第一: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工作而工作。
学习的并非目的本身,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才是。
工作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
生活中是艰难的,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只需要记住几个字:学是为了用,最好是当下要用。
第二:实践是建议真理的唯一标准。别闭门造车。
有人说:你听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就试图让自己先行动起来。
美国有人做了个实验得出结论:
通过阅读能吸收的知识只有10%;而通过讨论,实践,传授他人的方式,知识获取率占50%,75%,90%。
别再纠结于“无意义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在学习这条路上,很多人独处的质量,其实并不高。
第三:少而精。
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弄懂?
醒醒吧,又不是超人。如果步入这样的学习陷进,结局是每样都知道一点,但仅仅只知道皮毛,无法取其精髓。
最后,还是那句话:学习是过程,并不是目标。
不要再用伪勤奋来自我安慰,麻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