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案或许是Z老师肃清班级风气的一个偶然事件,但同时也是贯彻他“揭发他人、保全自己”的新政策的关键路径。扫黄案结束的时候,不管你是怎样的态度,“揭发他人、保全自己”已经深入人心。
这又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专制权力创造的制度理性会逐渐捆住创造之手,让专制权力陷入官僚主义的汪洋大海,最终被制度理性打败。为了对抗这种不可救药的共谋、消极抵抗、积极隐瞒,包括Z老师在内,无数专制权力选择了另起炉灶。
但另起炉灶也是有讲究的。专制权力是不容犯错的——如果真的犯了错,则必须谨慎地将它遮蔽起来,采用所有可能的技术手段,否认错误的存在。因为先验的伟光正是维系专制权力的信仰基础,一旦否认了这一点,则这种权力本身的合法性就将面临诘难。
这正是Z老师必须要我和其他被诬告的人承认涉案的原因之一,也同样因为这个原因,Z老师不能公开承认他自己创造的官僚体系已经失控这一“错误”。他一方面要抛开这个逐渐成熟的系统另起炉灶,另一方面又要小心翼翼地维系这个系统一定程度上的稳固。他需要一场运动,既不能过分冲击原有的系统,同时又要建立完全基于他个人的权力体系和政治结构。
一场政治运动,这才是扫黄案的本质。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审视这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发生是没有征兆的,如果没有Y同学的乌龙,扫黄案不会发生。而在此以前,我们无法确定Z老师是否在准备这样一场政治运动,用来推广他新的特务政治。
但Z老师的敏感性很高。当扫黄案启动时,他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机遇,并且迅速地采取了心理公示、宣传公示,乃至幕后交易,这一时刻的路径选择,显示出快速的反应能力,并得到了他预期中的效果。
考虑到“揭发他人、保全自己”的政策当时已经推出了一段时间,其实也可以推测,Z老师即使没有策划这起扫黄案,也早已在心中进行过多次推演,并做好了相应的准备。甚至可以说,即使没有Y同学引发的扫黄案,在那个时间节点上,任何一个稍微偏离常轨的事件,都可能引爆类似扫黄案的效果。因为Z老师需要这样一场政治运动,他早已虎视眈眈了。
扫黄案这场风暴刮得之猛烈,影响之广泛,其实也映射出了Z老师对于他构建的官僚机器的不满程度。他已经很难忍受被隐瞒的滋味,尤其这种隐瞒的程度还会在他的想象中被不断放大;他恐怕也无法接受UB的快速贬值超过了惩罚加码的上限,这很快也将构成新的问题……这种种情绪、想象和期望,也构成了Z老师过度热心地推动扫黄案的背景。
从很多方面来说,Z老师在扫黄案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唯一不足之处,恐怕在于案件影响的扩大速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和控制。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扫黄案卷入了全班1/3的人,尽管Z老师乐于见到扫黄案“深入人心”,但牵连过多的无辜者同样会增加不可控的因素,同时也可能影响Z老师提升班级成绩这个核心目标(人心惶惶很可能影响学习成绩)。
在这种情况下,Z老师不得不强行地迅速结束这个案件,甚至进行背后的私下交易,使得包括我在内的不少涉案人没有受到像样的惩罚。扫黄案的结局有点虎头蛇尾,在一定程度上减损了这场政治运动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