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学习要起早,回炉有必要。实践很重要,体会真不少。
问题:初三,男娃,描述如图所示。
讨论主题:回归到自己身上,焦虑(这么沉迷手机怎么行)、担心(到底在房间干嘛)、无助(我到底该管还是不该管)?这部分的情绪,如何去看见?如何去接纳?如何去选择?才是我们要探讨的。
观点(若干观点汇总,下同):沉迷手机的焦虑我感觉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投射吧,因为我们自己都深受手机之苦,会担心如果孩子这样怎么办?另一方面是大家都说看手机会沉迷会坏眼睛会无心学习,间接地把这个事情放大了很多。
学习如何和情绪相处,但是在这个案例里面,如果想要给这个妈妈一些帮忙的话,是不是帮她理顺一下自己的情绪也是挺有必要的呢?
主持人:敲重点大家还记得咱们上课的时候讲过,所有情绪背后,都是“恐惧”,那么,我焦虑、担心、无助,我到底在【怕什么】
观点:怕失控。失去权威。我是一个能够管好孩子的妈妈,我是一个好妈妈。(穿插主持人:想要控制、权威,我想透过此获得什么呢?)获得别人的认同——觉得我是个好妈妈。怕将来可能会出现,自己害怕的事情,比如:孩子性格不好怎么办,学习不好怎么办,生活不好怎么办,焦虑未知的事情。怕我要负责他的下辈子。
主持人:敲重点那么,假若啊,真的有这些可能,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呢?因为我们都知道啊,我的情绪皆来源于对我有影响。
观点:给我带来麻烦。怕成为啃老一族。(穿插主持人:是啊,如果真有这么一天,确实很操心,都盼着儿女自食其力,我们的晚年也安安稳稳)对“我”的影响:害怕孩子会因为自己没提前所谓的“管教好”,而吃社会的苦。是孩子没管好,将来会烦到我……自己。(穿插主持人:孩子吃苦是孩子的事儿,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呢)要来啃我。心里难过,想帮忙,又无能为力。(穿插主持人:是啊,最后,都落到我能否获得“安全”“爱”上面,对吧?)
引申:(跑题了)引出另一个话题“上面说的这个焦虑又普遍存在女性心中,其实这个会不会也有某一方面社会对女性认知的影响呢?”
主持人:继续敲重点大家还记得我上课反复提到,每个人心底的️个空杯吗?
观点:价值 安全 爱 尊重 自由。
主持人:敲重点 【价值 安全 爱 尊重 自由】大家记住啊,每件能让你有情绪的事情,无非就是触碰到了这五道心底防线之一或之几!
譬如:我拿着【价值】空杯问孩子要,拜托你你,听话,好好读书,否则我就不是个好妈妈[可怜]
又如:我拿着【自由】【安全感】空杯问孩子要,拜托你,长大成材,别啃老,否则我没有自由,日子不踏实[可怜]
小结:可是,我们的孩子、伴侣,真的能要什么给什么吗?
主持人:(追问)那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吃瓜]我要价值,我要自由,我要安全感…
观点:(疑问)如果担心的是我(爸爸)归西了他(儿子)没人啃了呢?
主持人:这里面两个担心,他(丈夫)担心他不在了妻儿咋办,那关乎“价值”,甚至放大“我的价值”,这是他(丈夫)的功课,如何放下。另一个担心,你(妻子)担心他不在了怎么办,这关乎“安全感”,他不在了我(妻子)怎么活,这是你的功课,如何自立[调皮]
观点:划清界限,我只对自己负责。
主持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功课。如果只是他的功课,那你就交还给他好咧[呲牙]
观点:娃们要自立这是娃们功课?是这样吗?
主持人:回到主题,那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吃瓜]我要价值,我要自由,我要安全感…
观点:是啊,最终还是回到自己,我做这件事情,我的意图是什么。我要价值,我要自由,我要安全感…。 我自己满足自己。
主持人:是,如何赋予自己价值,如何给自己自由,如何让自己踏实,我们都是有能力实现的。
至于怎么实现?可以有“开放式答案”……
观点:当我看到孩子玩手机,房间不出来我感到生气,愤怒的时候,先自我察觉向内看,对应五个杯子找到自己的需要。是这样子吗?
主持人:【看到行为】-【看到我的感受】-【看到我的渴望,价值?自由?尊重?爱?安全感】-【我可以如何给予自己】
譬如:关于【如何给予自己】,这个“很了不起”,是当我写完后,我给予自己的评价,我觉得自己怎么样,和他人无关,【价值】就是这么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主持人:(总结)有一个万用法则。
观点:(学员分享)这个看上去步骤很多、貌似做不到,但是我自己试着做几次之后发现,每个人比较在意的其实也就那么几样渴望,然后被别人踩中的问题也大同小异。但是在这个觉察之下,我们可以不再延续以往的应对模式,觉察到自己的变化,然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对我来说,这不叫沉迷于情绪“解读”,更像是跳出固有模式,走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