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钧窑
钧窑有官钧与民钧之分。我们这里就说官钧。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因宋徽宗时期曾在近禹州市内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专门烧制御用瓷而得名。
它的主要贡献在于烧制成艳丽绝伦的红釉钧瓷,从而开创了铜红釉之先河,改变了以前中国高温颜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钧窑以雅致的乳浊状天青色釉和多彩的窑变而倍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有效控制的铜红釉和铜红彩的应用,更是钧窑对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一大贡献。
官钧窑瓷器的主要特征:造型端庄,釉层肥厚,釉层乳浊莹润,釉纹深沉多变,釉面有明快的流动感,釉色以红、蓝、紫为基础,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变幻莫测,意境无穷,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中红与天蓝釉融为一体的"钧红"。
这类器物,外壁施红釉,内里则为天蓝或月白釉。内外都为红釉的制品大多为后世仿品。钧红釉面上往往呈细小颗粒状的黑疵斑点,多有蚯蚓走泥纹和细小棕眼,在器物口沿和边棱凸起釉薄处,呈现米黄色。蚯蚓走泥纹是北宋钧釉的一大特征。北宋钧窑一般多施满釉,圈足底部刷一层酱褐色釉,俗称芝麻酱釉。钧瓷烧制极难,有“十窑九不成”之说。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钧瓷其观赏价值之高,艺术魅力之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