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对“老师”怕得要死,妈妈说:“我怎么跟你说都不行,老师只一句话你就照办,老师的话难道是圣旨?”
老师不是皇上,但是她们在我心里的地位比皇上还要高,因为“要给人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那得是神仙啊!
神仙是稀有之物,可是不知从何时起,“老师”渐渐多了起来,满大街都是“老师”。穿着白大褂给人讲养生兼卖药的小姑娘是“老师”,翘着兰花指款款地指点美容化妆的大男人是“老师”,外出办事凡遇到尚无职务的工作人员统统都是“老师”。“老师”没那么神了。
要是琢磨一下“老师”称呼泛滥的文化心理原因,是挺有意思的。为什么那么多人要称为“老师”呢?“老师”是尊称,无论对方什么职位,叫“老师”至少人家不会恼火。如果对方尚无一官半职,被称为“老师”多少是种安慰。“老师”不俗气,叫“王总”、“郭主任”什么的总有点趋炎附势的嫌疑,尤其在需要显示自己比商业高雅的圈子里,叫人家“老师”的能体现自己的谦虚,被称为“老师”的也有脱俗之感。还有主动让人叫自己“老师”的,他们是要托“老师”的名头把自己抬高一点,作俯视万众状,在失去判断力的人们那里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
教师节马上就到了,各个学校周围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现在的老师得到了尊重,收入也比以前高多了。有些假借“老师”之名的,收入应该更高。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很想念我以前视之为神的老师。她们当老师的时候社会地位很卑微,挣得也少,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被称作“吃粉笔灰的”。她们夜晚备课、批改作业,当时那首歌《每当走过老师窗前》是她们辛苦生活的真实写照。我记得老师写完板书让同学做题,自己去打水洒地面给教室降温;我记得老师说我们班谁也不能落下,在课后给课上没听懂的学生一个一个地讲解;我记得老师收入微薄,但是仍然挤出一点钱来,悄悄地塞进贫困学生手里。
“老师”的称呼之所以越叫越多,说到底是因为“老师”有个神坛,登上这个神坛,“老师”就有了超越常人的权威。不知有多少人想过,神坛可以筑起,也可能崩塌。随着“老师”越来越多,“老师”的权威在急速下降。这是令人痛心的事。因为“老师”的神坛是许许多多老师积铢累寸,用言传身教一点一点地筑就的,“老师”的权威实际上来源于“老师”们人格的力量,不止是“老师”的称呼而已。百年累之,一朝毁之。假老师们拆毁“老师”的神坛,可能只消一时之功,但这种毁灭的恶果会波及数代人。
每个职业都应该有其坚守的东西。假如政府公职人员不坚守公平正义,老师不坚守爱和责任,我不知道这个社会还能剩下什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衷心希望真正的老师重登神坛,让她们继续点燃希望的火把,照亮这个社会前进的路。
2017年教师节前,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