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打气: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
【3.23阅读打卡】
【书目】《大猫老师的绘本阅读课》一年级
【章节】第四章——投入真情实感,写作水到渠成
《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克里克塔》
【作者】陈迅喆
【摘抄】
🥥如何能观察细致?细致的观察是建立在强烈的感情吸引之上的。没有感情上的喜爱之因,何来细致观察之果?然而,究竟什么才是最独特的地方?如果一个人不觉得一样东西可爱,如何能寻觅到它最独特的美?当感情到位时,观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市面上关于“技法”的书籍、讲座、课程,比比皆是。但我认为,“心法”远比“技法”更重要:技法助人一时,心法助人一世。
所以,这节课的主题,是请孩子们来描写动物,而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们从小、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解并感受自己为何下笔写东西,学会让心里话真实流露于笔端,而不至于中年级时踏进烦恼的作文补习班。
🥥吴冠中先生说过:“大师者,慈母也。”在对作者的介绍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作者的愁与乐,是一堂课“自航”时重要的细节。谢尔.希尔弗斯坦可以怎么介绍?我提醒孩子们,他就是那位信手画下一个框,然后写下《透明男孩》的大叔。除了《透明男孩》以外,他笔下有趣的诗歌不胜枚举,比如,《他们说我长了……》——
🥥读绘本的时候,大胆地让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拥有充足的信心,再给他们一点时间,孩子们的理解和探索能力一定会让成年人大为惊喜。
🥥通过对这些配角的再观察,我们突然意识到:《克里克塔》这个看起来流畅快乐的故事,其实却是在一条险象环生的环山道上行进,但凡有一个环节的偏见,战伤飞机上脱落的一颗螺丝,故事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和《克里克塔》中,谢尔·希尔弗斯坦和汤米·温格尔分别选择了两种冷门的动物——笨重的犀牛和让人生畏的蛇——来作书的主角。它们虽然和传统意义上的“可爱”动物差距颇大,但却在书中大放异彩:晕牛的无所不能来源于孩子们对它的喜爱,克里克塔的壮举则源于波特太太的爱护和小镇居民的包容。
🥥当孩子想象着这些动物是他们的朋友时,动物们的大部分细节就被他们捉进了双眼,而他们这样观察和体味到的,也许是老师喊千百遍“注意观察”都不奏效的。
这就是“朋友”和“爱”的魔法。
🥥孩子们在面对写动物的作文时,老师总会反反复复和孩子强调要观察,要捕捉最独特的地方,要首尾呼应,等等等等。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已经大行其道多年。但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察觉到它的本末倒置。
🥥如何能观察细致?细致的观察是建立在强烈的感情吸引之上的。没有感情上的喜爱之因,何来细致观察之果?而究竟什么才是最独特的地方?如果一个人不觉得一样东西可爱,如何能寻觅到它最独特的美?当感情到位时,观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像不管双胞胎多么酷似,他们的父母绝不会认错;就像主人熟知自己宠物的每一块花纹。
🥥 要让孩子能写得进去作文,他必须有真情实感要抒发、要表达,必须对一个对象产生喜爱或其他感情,才能观察到位、下笔精准。
披头士有一首著名的歌曲,All You Need Is Love。
对于写作来说,也是这样:ALL YOU NEED IS LOVE。
【感悟】“心法”远比“技法”更重要,技法助人一时,心法助人一世。想到之前小L的习作水平一直上好佳,在技法上是范文的标准,但很多时候批改他的习作总觉得少了那么些味道,现在看来是“心”法不够到位,或者说为了符合习作主题去“硬”契合,虽然我总和孩子们说写作需要真情实感,但是否还是缺乏真正让他们“醒悟”的训练。这节课的主题,是请孩子们来描写动物,而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们从小、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解并感受自己为何下笔写东西,学会让心里话真实流露于笔端,而不至于中年级时踏进烦恼的作文补习班。有get到作者的用心,也可以在接下来尝试。
【3.22阅读打卡】
️
【书目】《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章节】第三部分—第一度春秋
【页码】154-178
【摘抄】
🥔二类字八个,一类字十个——以后每课的情形大致如此,任务可谓繁重。如果不是很多字已在课外阅读中混了个脸儿熟,单靠课堂,想要掌握音、形、义根本不可能。
何止是字的音、形、义,一切语文能力的获得,都绝对不是单靠课堂教学,单靠教师讲解和作业训练可以完成的。阅读——只有阅读,除此而外,别无他法。
🥔再紧,再前,读书也要咬牙坚持,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对阅读的热要,因为提高语文成绩的最终途径,就是广泛阅读。
🥔看见孩子稳步前进,教师就要钦而不舍地表扬再表扬。我就是用这种方法告诉全班,也告诉父母——他们,已经是热爱学习的好孩子。我在告诉他们一段时间里集中热力表扬几个孩子,当“我是好孩子”的心理暗示和“他是好孩子”的群众印象确立巩固的时候,就将目光转开,再去搜寻新的目标。
🥔无论贫富,教育是所有家庭最大、最根本的事业。我相信,一旦王涛在好孩子的队伍中站稳,父母自会越来越省心。到那时,才可以甩开膀子挣钱;到那时,挣的钱也才牢靠。
🥔我用关爱的大手拢住火苗,并且送出源自真情的热量——期待着它一点点燃烧起来。每一个人都好,是大家更好的前提。
🥔春光美,春风暖;春光令人困,春风令人懒。课堂上,孩子们没来由地蠢蠢欲动,左顾右盼。课的进行有时竟成了教师意志与学生涣散状态的顽强较量。
🥔给了他们“非一般”的自悟力、理解力、记忆力的,是在广泛阅读中培养起来的——智力。
🥔在鼓励和感召之下,六分之五都动起来了。另外少部分人,看情形是不能指——世界上的事情哪里有完全靠自愿就能解决的呢?为免得他们不望“自愿”的落得太后,现在对于他们——需要逼迫了、软硬兼施——“硬”所针对的是少部分,这种情况下,“规则”才有群众基础,才具长期的可行性。
🥔我相信,在这个班级里,早早可以脱手的,恰是这些早早着手的家长。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教育也是一个道理,关键时段错过了,其后必长久处于被动还债的窘境。
🥔
孩子们,
我们都是春笋。
春天了,
我们一起:
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向上,再向上。
🥔不着急,以百倍的耐心等待这些孩子的思维苏醒催醒他们的,只能是兴致勃勃的充满童趣的广泛阅读。
🥔我是这样想的:初读、再读、分段读、分句读、小组读、配乐读……一篇课文,光在课堂上,就读了十几个来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使尽解数,调动积极性,让他们读出语感,如此多的遍数下来,如果还不会背—也就不会背了,逼有何用?
🥔当然,从负责任的角度看,教师可以检查,留下不会背的,过关才放行。可是,那种沮丧的、硬性的记忆,其效果能保持多久呢?最可痛惜的损失在于:这样做势必摧毁了他们对课文与学科的热爱——对于这些“娇弱的花朵”而言,那份热情,是教师无论怎样珍爱、怎样培植也不过分的。没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力量,之后的长期学习将何以为继?
🥔记忆力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教师所能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富有吸引力、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通过诱使他们投身其中的大量阅读,使其智力生活背景变得开阔而生机勃勃,成为一方可以期待花艳果满的热土——而不是抓住这一课、那一字的硬疙痞不放。
🥔对于思维暂时沉睡的孩子而言,唤醒的途径唯在于广泛阅读和对学习保有浓郁的兴致。在小学,放弃前者,是永远错过了孩子们生命的春季;牺牲后者,是典型的竭泽而渔。想想孩子将要面对的漫长的学习岁月,个人以为,教师的残忍,莫过于此。
🥔在小学,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热爱读书。不读书,死抠卷子也有考高分的,但那种分数和思维、表达能力都没有关系;反之,只要是热爱读书的,一次的不理想,只是“一次”偶然。
🥔恳请家长多想孩子的艰辛和不易,不要拿人家的“好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请记住,你爱这个孩子,不是因为他(她)好,只是因为他(她)是你的小小的你的,天天劳累未必轻于成人的孩子。
🥔教师的根应当扎在两处沃野:一是在学生,一是在书籍。
🥔三百六十行,行行成就人——是的,他们不可能将来都吃考学的饭。在他们必须读书的这段时光里,教师能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尽量学得愉快,在多多少少汲取些知识,浓浓淡淡染点书香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心灵——往好的、幸福的方向去。
【思考】
️班级阅读如何推动和推进?(公众号、阅读存折、微团队、班级共读、分享打卡、班级图书角)
️坚持给家长写信✉️这件事让我想到了初三那会儿灭绝师太都那么那么忙了,竟然可以做到每天给我们手写信贴在班级公告栏,当时浸泡在中考压力和承重学业压力中每天的解压方式之一是跑去看班主任给咱写的信,有时候看到自己的名字在信纸上感觉还是好神奇哈哈,有一种直接和老师对话的感觉(明明那时候怕班主任怕的半死),现在自己做了老师感受到了灭绝师太的用心良苦,真的好难做到,但想挑战诶!
️很神奇看薛老师的书也给最近的我缓解了焦虑~真的有些学生网课就是……脱线的风筝掉进米缸的老鼠见到各种鲜嫩皮肤的蚊子呀~~服了,佛系点但绝不躺平心态,这样会好点,慢慢来吧,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