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经典美剧《老友记》中有一个著名的桥段,男主角钱德勒跟人说话时,听到一个笑话,刚还在哈哈大笑,突然他意识到这个笑话他自己以前也说过,于是他一把抓住对话者,愤怒的大喊:“你偷了我的‘梗’!”——对话者则一脸懵圈,无言以对。
“梗”这个日常出现得越来越多的词,意思本来是指综艺节目里设置的笑点,据台湾相声瓦舍演员冯翊纲和台湾作家张大春考证,其实这个“梗”,就是传统相声里所说的“哏”,经过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传播后,这个词从“哏”变成了“梗”,但是还是保留了笑点的意思。
在刚才说到《老友记》的剧情中,这个桥段显然是在刻画钱德勒龟毛和神经质的性格,毕竟,普通人随口说了个笑话,谁也没法为它申请专利和版权保护,哪里谈得上“偷”?不过在脱口秀演员那里,“偷梗”就是一件严肃甚至是严重的事情了,因为喜剧演员就是靠“梗”来吃饭的,很多时候他们苦思冥想一整天,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新的好“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显然不希望自己的“梗”被别人随便用,那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教授卡尔·劳斯迪亚和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夫·斯布里格曼合著的《模仿如何激发创新》这本书里,两位作者通过多年研究,揭示出一些技术上来说很难进行版权保护的行业里,为什么创新并没有被阻碍。美国的单口相声业就是他们所研究的几十个行业中的一个,他们发现,不是版权和律师,而是行业自己的特性保护了那些原创者的权益。
美国的单口相声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晚期和二十世纪早期美国盛行的歌舞杂耍表演,而收音机和电视机刚刚出现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则是其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表演者必需随时储备大量段子,而这些段子你抄我,我抄你,几乎无法追究真正的原创者。
实际上,那个时期的单口相声演员也并不把抄袭当成是可耻的行为,甚至会把这种行为本身当成笑话素材,一个笑话从你这里讲到我那里,只要能让观众开心就行。
让单口相声行业发生改变的是肯尼迪执政时期。婴儿潮出生的那代人开始影响美国人的文化生活,新一代喜剧演员开始越来越喜欢个性化的幽默方式,演员们也开始在表演中加入了越来越多自己个性化的特色,观众们开始“认”那些出色的喜剧演员,而不仅仅只是段子。
同时,演员们也越来越推崇原创,那些靠抄袭别人笑料为生的喜剧演员被认为“不入流”的,整个喜剧行业开始形成一种潜规则:对于那些抄袭段子的人,其他演员会排挤、嘲笑,甚至拒绝跟他们同台演出。由于喜剧演员是一个非常依赖同行来帮助发展事业的行当,所以这种同行之间的态度对于他们影响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喜剧演员开始塑造属于自己的个性舞台形象,他们跟他们的笑话之间也形成了某种化学反应,说白了就是,一些笑话必须要由一些特定的演员来演绎,才是好笑的,比如有的喜剧演员专攻“宗教信仰梗”,有的喜剧演员专门模仿政客和公众人物,还有的专走“下三路”,总之,各自有各自擅长的方向和领域。
想一想前一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美国脱口秀女演员黄亚丽(Ali Wong)的笑话吧,那些既毒又“污”的段子,如果不是由她来亲自表演的话,不仅“笑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会让人感觉到不舒服和被冒犯。但是如果是由她来讲,这些笑话就让人乐不可支,因为中间显然也包含着自嘲。
所以,一方面是行业对于抄袭行为心照不宣的排斥,另一方面是段子越来越需要依赖于演员的个性化演绎,这两个原因让美国喜剧行业形成了不怕偷“梗”的行业风气,另一个长期利用行业规则来维护的行业是魔术。
相比喜剧行业,魔术师个性化的表演风格和手法形成得更早,他们更加不担心同行抄袭模仿,他们也更愿意跟同行来分享技巧。大多数魔术的历史都极其悠久,而后来的魔术创新只是在极微小的细节上略加改动,甚至只是改变一下表演风格。
魔术师很少发明全新的魔术,他们只是会加入不同的风格。当然,魔术师们一般也不为魔术申请专利,因为获得专利的过程中,魔术师们不得不揭示他们发明作品中的秘密,万一遭到曝光,魔术的价值也就消失了。所以,魔术界的行规主要用来对付那些试图向公众泄露魔术秘密的人,他们称之为“叛徒”。
魔术师群体对待“叛徒”是毫不留情的。福克斯电视台曾经再1997-1998年播出过一部四集系列片《破解魔术密码:魔术的最大秘密终于被揭露》,在节目中,一个蒙面魔术师展示了大量常见魔术把戏背后的机关,演示了背后的奥妙,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看得很开心,魔术师们则看得怒火中烧。
不久之后,这名“叛徒”的身份被曝光了,他是赌城拉斯维加斯一个不知名的魔术表演者,名叫瓦尔.瓦伦蒂诺。身份暴露的瓦伦蒂诺“被逐出了魔术界”,还遭到全世界各地魔术师的排挤。直到十几年后,他在拉斯维加斯一个赌场被一名著名魔术师认出来以后,保安还在魔术师的要求下,毫不客气的把他赶出了赌场——这怨恨可真够深的,不过也不奇怪,这个行业就是靠奥秘来吃饭的,揭秘就是在砸他们的饭碗。
虽然揭露魔术技巧不会触犯任何法律,但是魔术作为一个行业,却提供了一种“超级行业机密”的保护,哈里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罗琳在构思她脑中那个神奇的魔法世界时,可能也借鉴了这种现实——巫师和麻瓜(不懂魔法的普通人)之间,永远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界限,如果谁逾越了,就会遭到惩罚。
不管是喜剧行业,还是魔术行业,甚至餐饮业、美式橄榄球,都不像IT、互联网这些行业一样,能够通过专利严格保护和激励创新,它们有的受制于专利申请的阻碍,有的则受制于实现保护操作的实际困难。
不过,这些行业并没有因此就抄袭成风,创新凋敝,这为我们提供一个启示:严格的专利保护并非激励创新的不二法门,在一些特殊的领域,模仿可能反而会刺激创新,这正是《模仿如何激发创新》这本书名的双关含义:Copy Right!——有时候,抄也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