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总共读了四次《三字经》,每次读了很多遍。每一次我都会有感受跳出来,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感受,让我更加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让我一点点在看见,在成长。
1、读书是一个慢——快——慢——快慢的过程。首先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是很陌生的,所以要慢慢地读。当读得多了就变得熟悉,语速也就加快了。然后带着理解意思和感受去读,因为加了思考,语速又会慢下来。最后是已经熟读甚至背诵了,所以无论是快还是慢全凭自己掌控,想读快就读快,想读慢就读慢,已经可以游刃有余了,就像是有能力的人,可上可下,可近可远,可内可外,可有可无…
2、在读的时候,根据内容和情景读出自己理解的感觉,每个人读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是可以按照文章内容的分类进行不同声调和语速地读,故事性的就用讲故事的感觉,叙述事实的就用正式严肃的感觉,这样的话不但让听者感到有趣,自己也能够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还能和大家一起互动起来。
3、有时候读书会追求速度,追求背诵的结果,而我觉得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是假象,真正该想的是为什么要读书。比如在做事情的时候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只是知道要做。就像在生活中,我们知道要赚钱要过好日子,并不知道也没有思考生活的意义,人活着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4、在读书的过程当身体出现不适,出现反抗的时候,这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如果没有停止继续在读,不适会渐渐减少或者消失,如果一感觉不舒服立马就停止读书,也就是说自己听了肉体的话,受了它的控制。因为它一直在告诉自己:“你都这么不舒服了,还不歇一歇?”以后懒惰就会时常伴随左右。当读书时,身体有反应时,我会要告诉它:“我要读书,我要学习正知,我要学习智慧,同时我想我们能够一起这么做,这也是让我们在一起的关键步骤。”
5、当听到伙伴们分享自己在读书时会好动,回想自己,自己确实不是一个爱动的人。上学时画画可以一下午坐在那里,上班时完成工作也可以几个小时坐那不动,以至于到脖子肩膀酸痛才会站起来活动一会儿,确实是挺有定力,可是事情没有绝对性。从这点说,我并没有照顾好身体,总是逼迫它,该休息了却不休息,非得到它让我无法忍受才会停止,会感觉到四肢僵硬,协调性也不够,整体感觉也不是很灵活。该有定力的时候需要定力,该让活动的时候就应该让它活动,过之都不可。
6、读书时,尤其是在第一遍读的时候,如果哪个地方读错了,接下来的几遍还是在那个地方出错,这是为什么呢。就像做事情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总在一个地方犯错呢,即便是事情不一样,看到背后的规律和真相后发现其实还是那个点,只不过呈现出来的现象不一样。
这中间可能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读错了下次还习惯性地读错,意识里已经是有那个错的印象了。另一种是,不知道自己读错了,事实是读错了但自己不知道。所以,我就想到,就拿正知来说,在第一遍开始学习的东西是很重要很入心的,如果开始就没有学到正知,在后来再去学习和修正是比较困难的。就像我们现在的状态一样,一定没有孩子学得快和容易,并且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正常的状态应该是“幼兒學 壮而行”。如果想学习正知,还是要回归到读书。
读书的重要性,读圣贤书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