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从价格敏感到品质敏感,从追求稀缺到追求体验,从财富区隔到能力区隔,从注重实用到追求精神。
消费升级后的新消费,和原来的旧消费,有什么不同呢?有人说:近年来,大受新中产阶级欢迎的产品,比如日本的马桶盖、陶瓷刀、药妆,新西兰的奶粉、蜂胶,都比国产产品品质更好,卖得更贵。消费升级,就是生产更好的产品,卖得更贵呀。
这位朋友的答案,也是我们对消费升级的常识看法。但是,更多的消费现象,完全不按这个套路来:
新中产不再热捧奢侈品了。奢侈品销量持续下降,2016年一年时间,LV关店20%。他们喜欢小米优衣库等高性价比品牌,3月8日,雷军在央视演讲《买贵的VS买对的》,继续推行“高性价比”战略。他们平均花钱花时间跑步、健身、瑜伽,却不愿意为视频前广告等上两分钟。她们既热衷于断舍离,又要集齐6色星辰口红。他们既参加付费学习社群,积极提升自己在职场的地位,又忙着逃离北上广。
现代经济学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GDP每进入某个新阶段,就会引发消费偏好的变化。所以,消费升级,不是消费品的升级,而是消费者价值观的升级。“有钱了后买两辆宝马车,开一辆拖一辆”这样的简单在消费数量上的和价格上升级的逻辑,根本上来说属于上个消费时代的消费价值观。
与旧消费观所处的商品稀缺时代不同,现在商品的丰富程度非常高。于是,个人的时间、体验、注意力等,超越商品成了稀缺资源。所以人们对待商品的态度也就发生了改变,由“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即由我消费是为了拥有更多财富、物质、资源,升级到了我消费是为了成为理想中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