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第二次听老师的微课。一如既往的触动很多。回顾内容分三部分写
一、课程笔记
首先给出一张老师课堂上的截图,我的课程回顾也将从这四方面进行。
“What”,也即分享会的主题:成为高效能人士,你只差这一个习惯。那么这个习惯的答案就是:积极主动。
“Why”,“您的选择决定了您成为什么样的人”,积极主动抑或消极被动,结果必然不同。一句有用的废话。但对我来说,或者对多数人来说,却是痛点。因为更容易做消极被动的选择,就像人天生就有惰性一样。
“How”,想成为我期望的样子,我应该怎么做。老师给出两个方法:分身术和TMBRT模型。都是我第一次听说的概念。
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三个没有主动分身的案例,其典型特征:1.常因别人的错惩罚自己;2.“怒”,即奴隶之心,用强硬表达自己的软弱;3.因一事失败就认定整个人生的失败。
核心观点:主动使用自我意识,在任何刺激和回应之间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成长为自己最期待的那个样子。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也即如何做到积极主动呢
根据TMBRT模型中动机、触发器(刺激)、行为、触发器敏感度、奖励这些要素思考、分析怎样修正不利于自身发展的通道,重建有利于推动个人行为发展的通道。
“Tool”:自我觉察表。每个问题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案,面对任何情绪问题时,想出至少三种改进方法或解决方案。
另外,凡事要厘清目的和目标。就学习而言,对学习对象的掌握分为6个层次:知晓--理解--使用--应用--评估--创新。预期达到的标准不同,需要的投入程度不同。
二、最触动的三点
1.没有学会分身术,就好比把自己的认知比肩在动物层面
2.用好TMBRT行为本质模型,为自己寻找正向行为触发器。
3.老师讲课的思路特别清晰:痛点-目的和目标-方法-工具。课程听起来理论清晰,方法落地。
三、知识应用
1.利用TMBRT行为本质模型,进行积极选择和思考。
以我参加分身术训练营为例,动机:这是一个青年人成长的俱乐部,这里有许多我以前没有接触过或了解的成长进步的理论、方法以及实践活动,我想去学习和践行。触发器:亲戚家孩子大学毕业后无所事事,在家啃老,这触动我去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青年怎样成为有担当的人。奖励:在训练营里,我感受到一群积极主动,同济互助,努力进取的青年人的热情,我受到了鼓舞,也看到了方向。行为:因此我要去行动,去实践,去影响家人。触发器的敏锐度:如果看到影响力产生了,触发器敏感度就会加强。
2.我自己积极主动吗?
与同龄人相比,我应该算比较积极主动的人了。我坚持健身、练习瑜伽和冥想,学习营养、英语、思维导图等等。但每一项都没形成核心能力,充其量浅尝辄止。按照积极主动的四个层级,多数停留在意愿层上,在深挖资源,做出选择以及自我决定上,却不清晰和明确。这些都是我以后需要去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