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控力,你所不知道的……
你有没有过下定决心要早睡早起,可没几天就又开始熬夜了?
你有没有过一边摸着自己小腹上的肉肉一边羡慕着别人的腹肌马甲线,可是既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
你有没有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日益优秀,自己却连每天给孩子讲故事都坚持不下来?
前几天有位妈妈给我留言说,觉得我很多文章写的很好,看完也觉得特别有道理。可是在家面对孩子的时候,就是做不到啊!这怎么办呢?我今天晚上又吼了孩子,等他睡着后我特别内疚,我发誓再也不吼他了,可我自己都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发誓了。”
类似的问题很多人都有,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怎么办呢?希望看完这篇讲自控力的文章,你能找到答案。
01 压力越大,自控力越差
我再胖下去,夏天就不能穿连身裙了,我需要自控力,让我少吃点,多运动。
我再刷手机,明天就起不来了,还有重要的事情呢!谁能分我点自控力啊…
我绝不再吼孩子了,亲生的亲生的!他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神啊,请赐我自控力!
我们通常在什么时候最需要自控力?往往是有压力的时候…然而自控力作为一种消耗能量的活动,也需要平时的积蓄。无论是我们的大脑还是身体,越是疲惫压力大的时候,越没有能量,自控力反而会越差,这可能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设想如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全家人一起出门度假,环境优美心情放松,一种是你结束加班回家,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坚持做饭打扫家,当孩子因调皮不小心打翻了食物在身上时,哪个情境下的你更容易吼孩子?不言自明。
因此提高自控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让大脑放松,让身体休息。冥想,瑜伽,睡觉,阅读,听音乐…方式多种多样,挑自己喜欢的来做。
当你总觉得最近自控力很差的时候,说明你需要休息了。
02 道德许可会给我们的自控力放水
快餐店发现发现,多增加几款蔬菜沙拉产品,汉堡包的销量会提升几倍。这就是典型的道德许可效应。我们都知道麦当劳肯德基这类快餐是不健康的,因此也会控制自己少吃少点。然而当我们点了一款蔬菜沙拉后(有时候都不用真点,只需要想想),我们的大脑会认为我们已经选择了健康食品,因此作为奖励,吃个汉堡甚至多吃一个也没什么关系。自控力就这样被温柔的放倒了。
就像吼孩子这事,你要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既辛苦赚钱又高质量陪伴孩子,对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习心理无一不下功夫,放哪儿都得是为孩子全心付出的妈妈楷模,那估计你吼起孩子来也是底气十足。要知道,不是非得做成爸妈标兵,想想也起作用的,所以控制不住吼孩子的,往往还真是那些认为自己是好爸爸好妈妈的父母。也是,那些自觉愧对孩子的爹娘们,哪还敢吼孩子啊…
破解招数也很简单,把关注点放到“目标”上。在跑了5公里以后,别一想自己好辛苦都这么努力了也该犒劳一下吧,就去撸了一把串…而是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为了什么才跑了5公里的,目标是健康的身体,撸串显然与目标背道而驰。
吼孩子前也想想,全心的付出是为了什么?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吧,那吼孩子对哪个起效?
关注目标,行动前先停一会,可以有效的提高自控力。
03 内疚与自责会带来反效果
需要自控力的事情大多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而失控以后的反应对自控力有着想象不到的影响。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邀请正在减肥的年轻女性参加一个味觉测试,要求她们吃甜甜圈和糖豆。在她们吃下一个很大的甜甜圈后,将她们分为两组并发消息,A组被告之“你今天的甜食吃的太多了”,而B组被告之“不要过度苛责自己,每个人都有放纵的时候”,之后她们开始随意品尝糖豆,想吃多少都可以。
结果显示,A组觉得自己已经吃了太多甜食,索性破罐破摔,每人平均吃掉70克糖豆。而B组因为自我谅解,反而每人平均只吃了28克糖豆。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常以为内疚与自责会让我们反省进而提高自控力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苛责自己只会使情绪低落进而导致自控力变差。
怎么破?自我谅解,重新开始。
04 自控力的丧失与获得都会传染
这一点其实不是秘密了,但是我还是觉得有必要讲一下。
我在以前的文章《我们为什么会从众?》中详细分析过,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远大于我们以为的程度。
如果你接触的爸爸妈妈都是擅长与孩子沟通,亲子关系和谐的人,你觉得你吼孩子的频率会升高还是降低呢?
这一条就是为了告诉我们,选择圈子有多么重要。对于想改变又觉得自己自控力不够的事情,进入一个在这方面自控水平比较好的群体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想减肥的人加入到一个健身教练的群…咳咳。
这里需要讲的是,自豪与羞愧等社会情感会影响我们的选择进而影响自控力。自豪感比羞愧感好,原因见上述第3点。因此,展示自控力给其他人知晓以获得自豪感,绝对是提高自控力的小法宝。所以,尽情的发朋友圈嘚瑟吧~
05 真相在最后
其实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觉得没有缺乏自控力这一说,只有想不想控制。那些认为自己缺乏自控力的人,往往是没有协调好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和自己以为自己想要或应该要的东西。
就比如一些控制不住吼孩子的父母,真正想要的其实是通过愤怒来获取的权力,可能是从孩子那里,也可能是从另一半或者其他家庭成员那里。
所以,对于总失控的事情,不妨想一想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还是那句话:
很多时候,行为的结果就是行为的原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