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确实像是个渣男元年。
好多好多男星如霍尊、吴亦凡、于晓光,甚至普通人中的名人(如林生斌)都摊上事了。
相信在这种环境下,那些“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男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等等言论又会在不少人脑子里或嘴里激荡,消磨着姑娘家对于爱情乃至人生的信心。
在一些群里,我看见了非常抵触男性的言论,如下:
每当我想为此劝说点什么,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曾经也像歌颂伟人一般,歌颂过那些娱乐圈里的‘好男人’,希望他们能成为男性的榜样,可是后来,他们都翻车了啊。”
这样的声音,看似不好反驳,但我今天却想尝试着对此说些什么,希望能让某些人心中固有的“男人本渣”的观点被撼动,哪怕只是撼动一点点。
01、男性欲望太强,也许是刻板印象
人们一旦说到男人坏,往往会把矛头首先指向他们好色。
这样一来容易给我们造成一个感觉,就是他们的行为总会受他们身体中央那玩意的牵制,一旦遇到性方面的吸引,他们似乎就会变得失去理智、六亲不认。
而我们说到女性的性,好像总喜欢将它与爱捆绑,有句很流行的话不是叫“女人因为爱而性”吗?甚至连李小璐出轨,也有不少网友坚定地表达观点:李小璐作为女人一定是为了爱而出轨PG one的,她肯定不爱贾乃亮!
其实,曾有演化心理学家将性别刻板印象也设计进了有关男女差异的实验。结果发现,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女性的性一定与爱捆绑,她们也一样会为了性而性,只是,千百年父权社会对她们造成了久远的压抑。
男女在认知上虽存在差异,但是,并没有心理学家敢保证那些差异是源于“生物本性”,而且随着统计学方法越来越成熟,人们也发现,男女在认知与行为上的不同,很大部分是来自于后天,而非天生使然。再加上人类有思考能力,所以在行为上也不只是会受“生物本性”的影响,而是受多层次环境的影响。(参考自: Rita《绿帽专场 - 解读性嫉妒中的男女差异》)
另,有研究人员研究数十年,试图解开女性欲望之谜。科学家愈发意识到,人们对自身或伴侣有着根深蒂固的认识误区。其中的一个研究就表明,女性在长期关系中欲望会更加倾向于减弱,在二人关系中容易失去刺激感、神秘感与冒险感(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同一性别中的不同个体也存有差异)。
这个研究结果是不是与我们惯性思维中的“男人喜新厌旧,而女人反之”是有些相悖的?所以啊,真的不能太把社会上流传的有关性别的定义,太当回事儿。
在此分享一段话吧,说这话的人是记录过上述研究的美国记者蕾切尔·努维尔,这段话是:“男性与女性的欲望并非是我们一直认为的那样不同……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欲望在性别上的差异微乎其微,甚至根本不存在这种差异。”
02、妖魔化男人后,我们定能舍弃掉自身需求吗?
在男名人“翻车”之后,去妖魔化男人这个群体,从表面上看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这样一来,我们人生的诸多选择好像就变得一点都不艰难了,我们可以不去相信爱情不去相信婚姻,把自己当作男性的绝缘体,以免去亲密关系中的伤害。
可是别忘记了,我们生而为人,是有着许多需要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人有5种需要是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这其中就包含着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生理(包括性)需要。
如果一味地排斥男人、拒绝男人,作为人的基本需要我们真的就能完全抛弃得掉吗?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分享过一个挺有趣的真人真事。他认识的一位女性朋友自认不在乎男人,对爱情保持怀疑态度,以为自己可以享受孤独。但事实上,这位女性朋友一到夜里就流连于酒吧,与各种男人调情,连独自在家做饭都做不到。
武老师说,他与多个有不少性方面伙伴的人聊过,发现无论男女,他们都有明显的恐慌感,而这源于他们缺乏有质量的稳定亲密关系,他们试图战胜恐慌,结果却让自己陷入更深恐慌,这些恐慌强有力地说明:你不能独自获得生命的圆满,你必须爱人如己,必须学会倾听,理解与接受;
绝大多数影视剧讲的都是爱情,且常用“重生”来形容爱情,仅仅这些就足以证明爱情这个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就算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我们也应该尝试着进入感情。
03、宣扬男人的“坏”,受伤的将会是更多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作“自证预言”,它讲的是,你所得到的东西往往是你所认为的。比方说,你认定男人是渣男,那么你遇到的男人便基本上是“渣男”。
在一位叫黎叔的咨询师的文章里看过,一位不到30岁的女性来访者将“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作为口头禅,在多段感情史中,她无一例外地盯着伴侣的缺点看,对他们的优点不当回事,总围绕着自己的观点找证据,而不去论证观点正确与否,且自动屏蔽了不符合观点的证据。
因此,这位受访者的感情经历一直不顺,有些男人还被她“培养”成了“渣男”。
其中的逻辑在于,一个人表现出的善意和敌意,会相对应地,激发出对方的善和恶。并且,当人们盲从于某个断言,如若在现实里遇到与之相反的事实,那么内心可能有失控感、颠覆感,于是那个断言会在他们的世界里,会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现实”。
“男人都渣”实则是一个很难站立得住的言论,为什么呢?只要随便列举一些“好男人”的故事,它就倒了。而证明它的正确性却是无比艰难的事情,因为这需要你阅人无数并掌握住无数“罪证”才行。
不如,对爱情、对人性都心存希望一些,相信人性中虽有不足,但也有很多可爱的、美好的闪光点,不在未充分了解前就急切地全盘否定。兴许这样,会使我们更有可能遇到好的亲密关系。
除此以外,我还想说说社会中的一个现象,在网络和现实世界中,有部分男性会找“男人都是靠下身思考”“男人不出轨就是反人性”这样的理由为自己或他人的种种行为开脱。
我觉得这种现象比“自证预言”可能更具有伤害性。因为,当社会流传着这样的观点并奉为真知,将会有更多人放弃自我控制,也会让更多人处于风险之中。
引用下书籍《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专业指南》中的说法——如果媒体有意无意地传播父权家长制的错误观念,例如“男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发生性侵犯是因为漂亮女孩儿穿着裸露,勾引男性”……这样的话语和公众态度为侵犯者开脱罪责,很容易成为潜在侵犯者自我辩解的理由,增加性侵犯的加害风险。
04、愿两性关系能变得更美好
这是一个比以往更加追逐两性关系平等的时代,也许正因为如此,过去女性习以为常的很多东西,不被当今女性接纳了。
我们开始想要摆脱更多的束缚,想要撕掉那些有关歧视、有关不公平的“双重标准”。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的成年男女多多少少还是会受一些父权观念的影响,我们中的许多人身上也许都还有着封建印记。
对于明星新闻和社会事件中某些男人的“坏”,我倒不觉得一定是本性使然,而是觉得与文化、教育相关。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是所有人都愿意做出改变、去做个尊重女性的人,也就滋生了一批令人深恶痛疾的“渣男”,他们简直将自己的某个器官当做成了体内的中央处理器,还爱宣扬奇葩言论,着实可恨。
可是,大环境不是一朝能改变的,不妨耐心一些、“见好”一些。
就如作家水木丁所说的那样:罗马城也不是一夜建起来的呀,社会的进步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发生,很多姑娘一腔热情地想马上改变世界,一旦遇到阻碍重重,难免厌憎起男人来。可平心而论,我们从小到大遇到的男人,真的每一个都那么不堪吗?我们也从男人那里得到过真正的帮助,也真诚的爱过或正在爱着某个男人,也总被他们认真的爱过。把男人妖魔化,把他们说得极其不堪,贬低得一文不值,女人的生活就能够得到幸福了吗?恰恰相反,得了厌男症的女性,她生活的世界有一半多的人都令她讨厌,那么不能愉快生活的,恐怕只能是她自己,而不是那些被她讨厌的男人。
真心地希望,无论你是女性还是男性,你都可以对这个世界多一些觉察和思考,并在行为上多一些慎独,而不是坚信那些简单的教条或法则。
如果这能成真,两性关系必然变得更和谐、美好。
作者:肖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