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很自卑,自卑到骨子里,自我评价都是消极的、负面的。
自我评价过低的后果是不自信,习惯负面诠释,习惯自我否定,习惯将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当机会或者心仪异性出现的时候,会犹豫,会退缩,觉得自己配不上。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自卑和过低的自我评价呢?我一直在苦苦思考和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希望有一天能够找出答案。
首先分析自我价值感低的原因:
父母对自己有着很高的期望,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来讲,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获取父母(在学校的时候,对象变成老师)的关注和赞赏,会只关注结果的好坏,而忽略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原因,往往把不好的结果都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不努力,自己不够好,久而久之,会导致自我价值感低。我爸希望我将来能考个好大学,不再像他那样一辈子出苦力,他也是为了我好,可是在年幼的我看来,如果我成绩不好,就辜负了他的期望,就不配得到他的爱。所以我每次没考好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负罪感。还记得初中的时候,一次月考没有考好,语文没考及格(我语文一直都很差,高中还好了点,主要原因:书读的太少),然后我爸就来学校找语文老师,到她家里了解情况。那个时候我哭了,很伤心,清楚地记得那天下着小雨,很应景.......那天到底说了些啥,我现在记不清楚了,但是那种害怕见老师,羞愧、内疚、觉得对不起父亲的心情至今不忘,谈完话我就去书店买了一本作文书,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不是么,可是那个时候我不懂。
糟糕的成长环境,心智发育缓慢,塑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落后且不合时宜。年少无知的我背负着身体和心理的负担吃力地前行。我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住校,每个星期五回家,星期天下午去学校,住校的口粮是家里开学送过去的大米,每个孩子是几十斤大米?具体的数字我记不清楚了,吃的菜是从家里带过去的,带过去的一般吃三天,然后星期三,母亲再送一次菜。晚上要上自习,8点下自习。我从小学四年级一直到初中,大概就是这么过来的,小学是一大片山村小学合并成立的小学,离我家有一段距离,中学是在镇里上的,一般我都是跟小伙伴们骑车去学校。对了加一句我是91年生的,90后。求学时离家远,在学校时不能跟父母相处交流,加上性格内向,造就了我自闭的性格。有困惑的时候,都是自己憋在肚子里,慢慢累积成心理病。
后来高中去了市里,周围的同学大部分都是本市的,来自农村的同学很少,平日里我闷头苦学,基本跟其他人无亲密交流,勉强能保持较好的成绩。高二那年,那个时候我是这样一个人,敏感、自卑、自尊心极强、孤僻、不懂得怎么跟人交流。那年我喜欢上了一个妹子,我拼命压抑住自己的那强烈的心动,可是越是压抑,那团火越旺盛,最终身体的虚弱加上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压抑,我彻底垮了,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更不幸的是我患上了抑郁症,这个状态一直延续到我研究生阶段。
在那段不堪的岁月里,我一直都极力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孤僻,不会被人喜欢,完完全全地不曾接纳过自己。在那段深陷困境的日子里,我身心俱疲,而无力改变,一直都不曾走出来。还有那曾经属于青春年华的刻骨铭心,在我犹豫畏缩的时光里,渐渐从记忆中褪去。现在想起,时常遗憾不已。
原因分析了,那该如何去改善自我评价过低的心理困境呢?
先说思路: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入手,身体是关键和基础。
我真正开始有起色的好转是研一的时候,研一经济开始独立,不用再向父母伸手要钱的感觉真好。一直以来,我爸总说,就算我们省吃俭用也要供你上学,于是每次伸手向他们要钱我就有一种负罪感,并且这种负罪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这种负罪感会慢慢损耗你的意志力。贫穷往往导致自己过度地把精力和意志力消耗在生活琐事中,从而在重要的事情(学习和思考人生)上力不从心。
所以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精力都被哪些事情给消耗了。
研一我认识了爱好健身的同学,我用自己残存的意志力跟他去学校的健身房锻炼,就算心里早已麻木,也仍然坚持去锻炼。最开始的半年很艰难,时常会退缩,会跌回到以前的状态,但是我坚持下来了,作息和生活规律起来,身体状态好转。尤其当自己看到曾经驼背的身板一天比一天直,胸肌一天天结实起来的时候,那种我可以掌控自己生活的信念慢慢恢复起来了。
当我开始正面评价自己能力的时候,我觉地自己获得了重生。
期间也读了一些书,其中最重要的一本是苏珊写的《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明白了:一直以来自己受到主流价值观的影响,觉得外向的性格才是好的观念是片面的认知罢了,开始接受自己内向的性格,这是自我接纳的开始,也让我意识到革新自己过往所累积的错误观念的重要性——它决定着我如何认知自己、如何认知周围的一切。
然而我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但是我知道这一次我会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