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难免会有一些相似的烦恼与苦闷。
小时候听过最多的一句话是“小孩子不要管大人在做什么,你们还小”;渐渐长大后,就变成了“小孩子家家的,哪来那么多的烦恼,都是你自己怎样怎样,我们那个时候哪有这个时间去烦恼这些有的没的”;直到现在,“你自己要调节好自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其实,我的烦恼大多也是来源于此。
在小时候,对大人的秘密感到好奇,还真的傻傻的相信长大后会知道什么惊天大秘密,所以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对以后的日子无限憧想,在心中描绘自己青涩的梦想线条,正是因为期待已久,所以到那之后很久我都不愿意放手。
稍稍大一些后,了解到这个世界,发现自己的太多缺点,在犹豫怀疑中惶惶度日,可当自己向父母诉说后,得到的不过是“你放宽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能因为正处青春叛逆阶段,情绪异常的敏感,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若无其事轻而易举点燃了我情绪爆发的导火索。还记得一场激烈的争吵后,自己冲回房间把门反锁后,一盏灯也不开,缩在一个角落里抱住自己,嘴里念念叨叨,会赌气地对自己发誓“哼,我才没有这个妈妈,以后我不叫她妈妈,叫阿姨,不对,我不叫她。”即使这样的话最多在第二天就被自己打破,自己那时却还是乐此不疲。
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气性大,等到火气一过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所以很容易忽略掉孩子的感受。
他们喜欢拿自己的经历说事儿,觉得我们所担忧的,我们所烦恼的,都是小事儿。是,也许在他们经历过岁月的风雨沧桑后,的却不算什么,但他们是否忘记了,他们也曾是少年,那个有很强的自尊心,会自找烦恼的少年。
时间划过,大人们记忆里童年的单纯模样,其实大多是时光给其上了一层暖黄色的滤镜,使一切看起来温馨美好。但现实是冷酷的,我们每天所真实经历的一切,绝不像记忆里的那般简单明了。
直到现在,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始自己去化解一些烦恼,因为一路走走停停发现,自己才最懂自己。
之前的,是少年与少年的父母之间的些许不理解。
若说是因为年龄,生活的时代不同而已,那么,当少年与另一个少年一起时,另一个人会懂吗?
答案是不会,即便她装作很明白你的感受,但你们不是同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所以往往是不管你如何费尽心思的把自己的愁绪讲得如何细致,她也依旧一知半解。这不怪他们,因为我们自己在遇到同样的事情后,也许还是这样做,尽管很想做到理解她分享她的喜怒哀乐,但往往无法感同身受,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所以,少年的愁绪总是缠绵于心间,难以轻易理清楚。
只看到我们的大大咧咧,却忽略了那一瞬的欲言又止;只觉得事情其实于你很简单,却忽略了我们眼中的期冀与疲惫。
若不是真的无路可走,又怎会轻易放下尊严,去苛求你的回答。
若不是真的陷入了困局,又何必一直停留在原地。
我们兜兜转转,我们寻寻觅觅,最后,退回角落里抱住自己,
其实,
偶尔放纵自己大哭一场,比绞尽脑汁想别人解释清楚你的烦闷,更简单有效。
不然,结局往往是敷衍的对白,和那依旧沉重的心情。
没心没肺下藏着的究竟是什么?
谁又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