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很多鸡汤文,都是教人如何避免痛苦,走出痛苦。例如,《大学会XX点,工作就好找》、《做到这七点,职场无往不利》、《如何走出失恋的痛苦》云云。乍看之下,颇有道理,作者总结的都是人生的经验和精华,但沉下心来,却细思极恐。假设这些经验真的有用,那不就可以成就开挂人生了吗?但整个社会,怎么就没出现几个呢?原因何在?
也许一个预言故事可以给大家一些提示。故事说的是一个住在海边的人,捕鱼技巧十分高超,被人尊为“鱼王”。后来他有了儿子,他就带着他儿子外出打鱼,他把所有的方法、工具、技巧都悉数传授给他儿子。当别人都以为他儿子会成为下一个鱼王的时候,他儿子却最终沦为一名普通的捕鱼者,不及他父亲捕鱼能力的一半。当所有人都很迷惑的时候,这位鱼王揭开了答案:“没有经历失败的痛苦,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实把故事翻译成白话文,不过是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的一种挑战罢了。在自然科学中,所有的影响因素都是被限定的,某个因素的变化,不会引起另一个因素的变化,所以结果是固定的一如1+1=2,所以1+1+1=3一样。但社会科学却不然,所有因素都是可变的,当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所有其他因素都会发生变化,就算这个因素微不足道,也会引起蝴蝶效应,因此结果是不确定的!以鱼王的儿子为例,他得到了他父亲所有的“真传”,并熟练掌握。但他忘了,他不是他父亲,他父亲所拥有的除技能以外的东西,他未必拥有,因此当他一丝不苟的去执行的时候,得到的绝对不是最好的结果。而想要成功,则必须不断尝试改变,在失败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但在面对未知的失败痛苦和已知的成功经验时,有多少人能有勇气选择前者呢?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更是想方设法的规避痛苦。面对新的工作任务,抱着只求无过,不求有功的心态,不是自己沉下心来认真思考,而是询问前辈,把他们的经验奉为圭臬,严格执行,最后的结果总是不好不坏;面对失恋的痛苦,不是细细反思自己,从而让自己成长,反而更多的是定义对方是渣男或绿茶婊,用欺骗的方式逃避痛苦,沉沦于自我编织的所谓的悲伤中。其实以上都是对痛苦的错误认知,而一个朋友却用行动很好的诠释了如何正确面对痛苦。
小K是个普通人,所以他的初恋最终以失败告终。最初几天,他心情很糟,毕竟全力以赴而无所获的感觉是那么的痛苦。但一个星期后,小K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生活规律而奋进。他制定了一年百本书的读书计划,持续执行;他控制饮食,天天锻炼,渐成型男;他改变形象,一改过去的胡搭乱配,变得注重仪表和品味。他在微信中写道:“我没有忘记失恋的痛苦,我只是把这种痛苦转化成强大的动力,让它时刻提醒着我的不足。这让我能有足够的毅力去改掉原来改不了的缺点。因为在面对痛苦时,这些都显得这么的无足轻重。所以我感谢这次痛苦,让我有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生的本质是什么?无人敢妄下结论。但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对企业的定义却值得借鉴。他说,企业的核心即不是利润,也不是人,而是风险;企业的经营能力就是经营风险的能力;企业的发展需要创造风险而不是规避风险。那人生是否也应如此呢?人生的核心就是痛苦;人生的成长能力就是经营痛苦的能力;人生的发展需要创造痛苦而不是规避痛苦。从古往今来的事例似乎也印证着这一点。古时早有“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而现代成功人士,如马云、董明珠等,谁不是在痛苦中煎熬,又在痛苦中前行呢!最近流行的《月亮和六便士》一样是一个人面对痛苦时的抉择,是选择更大的痛苦—月亮呢?还是规避痛苦,选择六便士呢?当结果未知时,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会一样。但无可否认的一点是,越大的痛苦,会带来越大的机会和越高的提升。
每一个活着的人,必将面对痛苦,或大或小,无可逃避。人们唯一能做的是,改变对痛苦的看法。痛苦不是将人们拉入地狱,而是给了人们一次提升自我的机遇。如果想要蜕变、进步和成功,就勇敢的直面痛苦吧,因为只有它能将平凡的人变成不一样的花火!
想要成功的人们,请不要逃避痛苦,请不要浪费痛苦带来的改变机会,更请牢记,使你痛苦的必使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