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家里的长辈爱喝茶,我初中的时候就跟着一起喝茶了,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喝茶的时间虽然长,对于茶道却是一窍不通的。只是随性而为,单凭自己口味。
一开始,是家里有什么茶就跟着喝什么,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没什么太多讲究。
后来自己有钱买茶了,喝来喝去觉得西湖龙井最合意。
还特地和朋友去杭州龙井村一游。没有凑明前茶的热闹,只是在夏天去游览一下。
村里只有我们几个,坐在茶农家的院子里,怡然地喝着家常龙井,四周寂静无声鲜少人语,一个岁月静好的下午。
走前买了两斤家常茶,茶农带我们走到村子的一个出口,说一直走就能到达某个公交车站。
这一走,花了我们两个小时。
这两个小时花得很值,林间小路弯弯曲曲,静谧深远,让人暑气顿消。小路旁始终有一条小溪缓缓流淌。小溪有时宽些有时又极窄,很多时候需要踏石而过。
一路上,我们几乎没有遇到什么人。跟闹哄哄的苏堤相比,我更喜欢这里。
回去查了一下,那里应该也是个景点,叫九曲十八弯。
后来,我一直胃疼,做了胃镜没发现什么大病。医生建议我别再喝绿茶,可以喝红茶。
一种一种红茶试下来,觉得正山小种和滇红比较合意,两种都好喝,但是又都好想缺了点什么。可是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也就两种调换着喝。
一天重读《我们仨》,读到钱钟书为杨绛做早饭,必会煮一壶红茶。一开始,他们喝印度“立普登”红茶,后来这种红茶买不到了,他们就用三种红茶叶掺合在一起做替代:滇红取其香,湖红取其苦,祁红取其色。杨先生写道:“至今,我家里还留着些没用完的三合红茶叶,我看到还能唤起当年最快乐的日子。 ”
看了这段文字,我也试了一下,不过把方子改了。我把正山小种和滇红或者台湾阿萨姆红茶掺在一起泡,果然味道和单独泡的大不相同,醇香沁人心脾回味悠长。
喝着自配红茶,时不时会想起“他们仨”。如今三位先生都已经远去,他们留下的茶香书香却不会消失在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