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成长需要平台,需要历练,需要充分发挥团队研修的力量,切实提高教师研究教材、把握目标、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打造精彩、优质、高效的课堂,才能全面提升学科教与学的质量。
——题记
为进一步落实汉昌学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基于课标、把握教材、研究学情,提高备课”主题中的“加强生本研究,深化计算教学”2018年主题,充分发挥汉昌学区数学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12月5日,在欧阳庄平首席导师主持下,工作室全体成员在城北小学开展本学年最后一次研修活动。
11月21日城北团队教师在城北学校研磨《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同课异构。通过这一历程,改变的不仅仅是上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的更是他们对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的深度思考。
在课堂中,上课教师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新的有价值知识生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命力。在随后的评课环节中,欧阳庄平导师和张妹春导师从设计理念的高度、课堂实践的广度、教学设计的深度都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她们说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并不是向某一条特定的路前进的过程。好的课堂应该是我们多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让思维碰撞,让问题出现,让知识生成的过程。”
经过张妹春老师与推选上课卓莎莎老师网络交流修改与整合,11月29日的早上,卓莎莎老师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不同以往的数学课堂。二次磨课后,卓莎莎老师在我们团队集中研讨下,进一步努力地打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分享中产生。新城团队和明德团队也在付展华导师和吴小丽导师指导下也展开磨课活动。明德团队的毛挺进老师、李自成老师、毛秀秀老师都上了研讨课,毛秀秀老师在明德学校试教了3次,周日在吴小丽导师家也研讨了几个小时。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心血的过程。虽然磨课对于执教教师是痛苦思索、改变自我的艰难过程,但是课堂的美丽就是在这一次次的磨课中静静绽放,教师也是在这一次次不倦的追求中得以成长,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蜕变。
相信在此次研磨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和思考,为追求进步,在教学教研的路上,携手同行,抱团成长。
12月5日上午,在欧阳庄平导师主持下,三个团队推选出的三位老师展示出三堂精彩的同课异构课。 城北团队卓莎莎老师为我们呈现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这节课,从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入手,内涵丰富、扎实有效。整节课始终以学为中心,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小棒图分一分,尝试在分小棒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实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完美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真谛。
新城团队李志峰老师的这节课,以给上课班级学生分小组这一切合实际情境入手,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三字歌诀总结计算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讨计算算理与算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李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善于引导学生。教学中做到了心中有数,心中有学生,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明德团队毛秀秀老师以学定教,在课堂上做了勇敢的放手尝试,在层层推进中体现类推迁移的思想,渗透学科素养。上出了一堂有味道的课。
回顾整个磨课历程,从一堂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位教师的蜕变。而这种蜕变除了离不开各团队导师的倾心帮助以外,还离不开上课老师们研磨的信心。
卓莎莎老师在美篇中总结感言:“感谢磨课,感谢大家,我在磨课中确实付出了很多,但获得的更多,有时候压力就是动力,有动力必有提升。通过上课、评课,看到了自己教法、学法、课堂生成方面的不足之处,更加注意自己上课时的方方面面。”
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
下午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项:
第一、三个团队在各团队导师组织下进行评课交流。(20分钟)
第二、首席导师欧阳庄平微讲座《聊聊各课那些事》和针对上午三堂同课异构课《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集体辩课。
第三、学区领导和教体局数学教研室领导指导总结。
各团队的老师们在本团队导师的组织下,积极交流着上午听课的感受,同时提出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问。认真反思各自的教研模式,取长补短。
交流时老师们主要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复习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把握复习的时间?
2、小棒图的价值是什么?是作为算法的呈现还是作为对算理理解的支撑?
3、为什么例1的算理已讲清,而例2的出错率还这么高?如何找到例1与例2之间的连结点?
4、小组合作开展的时机有哪些?
……
工作室首席导师欧阳庄平老师作了《聊聊备课那些事》的专题讲座。
工作室首师导师欧阳庄平老师以斯苗儿老师提出的一套教材和一支录音笔——课堂教学起步的家当观点,强调:对于广大普通一线教师而言,首先应该过的是教材关,而不是忙于去搞课题,写论文等。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
欧阳庄平导师重点讲到了怎样来刻画目标,主要从三个维度来刻画。第一个目标:讲明白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即可,即知识技能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清晰,可检测;第二个目标:要讲清楚经历怎样的过程(写了就必须在课堂中体现)、发展学生怎样的能力(一般指的是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所以这个目标叫“过程与方法”,也是核心目标;第三个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大多只是装饰一下门面,写写而已(当然,要尽可能的符合本节课的特点)。还有,每句话的主语(主体)是需要统一的,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然后出示今天上课的三位老师的教学目 标,引导老师们根据上面的标准进行评价,并出示自己拟定的教学目标,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
欧阳庄平导师结合案例解读与案例对比,让本次研讨的思考走向深刻,与会老师深刻剖析自身课堂的同时,不禁感叹这位“大师级”专家独到的见解。
重难点定位,教学过程设计,欧阳老师都通过辨课形式让工作室成员畅所欲言,提出困惑,探讨方法,商榷安排教学活动,修改完善教学环节,有智出智,有一说一,众人拾柴,群策群力。
思在辨中深入开悟,辨在思中理据相依;研在学中释疑解惑,学在研中进步提升。怀揣一个理想,共同筑梦、逐梦,脚踏实地,步步前行。
汉昌学区资深督学邓外庚主任高度评价此次研修活动。三位授课老师中有两位老师虽然都是刚刚进入数学教学的行列,但是她们在教学过程中脚踏实地,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号召此种高规格研修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让千万学子和家庭受益。
教体局数学教研室邓宏光主任对三位老师的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结合课堂案例提出了“数学课的教学能不能自然而然的展开”,课堂中的知识点等待学生自己发现,或是自己觉得需要。其观点顺其自然是因材施教,因利势导,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成长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坚持比努力更重要!
教学的精彩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演绎;教师的价值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体现;教育的意义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体验后懂得!
本次研磨活动得到了在场工作室成员和领导的高度评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每位参与老师都觉得受益匪浅,也会及时反思,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自身的浅薄与不足,积极改进,不断磨炼自己,在收获中实现自己的有效课堂。这次精彩的“数学盛宴”,为老师们搭建了互相学习共同提升的平台,让更多的老师学会思考,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