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河南中招分数于7月8号上午能够查询以来,话题就紧紧围绕着“语文分低”拉开了讨论。
初次见到试卷是考试后的第二天,当时是网络上的扫描版。正赶上年级组进行教研活动,大家都表示,此次语文分数不会太高。接下来,网络上就开始出现了word版,我把这张试卷下载仔细看了一翻。心想,真的,估计94分左右的分值会出现一堆一堆的。我把扫描版转发在了空间里,也发出来自己表示猜测的结果。可是还是高估了一点,当成绩出来后,反馈的结果竟然更出乎意料。分数很低!更低!
于是我又一次拿出来这张试卷,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正好又碰见朋友询问,于是大胆的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今年的试卷,总体结构跟以往的一样。依然有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积累与作用。其中包括字词,默写,仿句,名著,综合实践。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和说明文两部分。第三部分,古文,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依然是课内课外两篇对比阅读,诗歌赏析依然是课内重点考查,两道问答题。第四部分,作文是二选一,半命题和材料两种形式。以上版块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对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鉴赏能力等相关能力的考查。整张试卷继续努力践行着“课标”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核心理念。
但是细致看来,难易适中又体现着题型稳中有变,个别题目问法灵活,体现了良好的区分度。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中题型稳定、平和,稍有变化。其中,第5题“补写恰当语句使文段语意连贯”的题型取代了去年的排序题,继14年、15年之后再次出现,但是难度不大,学生依据标点符号、运用“瞻前顾后”的方法即可写出答案。第5题名著考查题,国内,国外名著联合考查。跟去年相比,依然是情节细节的考查。但是考查更深入,你必须认真读过才能容易拿到满分。第6题材料题围绕传统文化,继续考察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较之去年,书写量增大,对于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又有了更高要求。说明文题量由四道改为三道,分值也有原来一题三分改为一题四分。这样的改变会加大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结构的把控,在答题时更注重考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提取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所以,难度有增。
尽管大家心中已有准备,但是,分数一出来,大家就炸开了锅一样,纷纷表示分数太低。可是,你看,容易失分的点那么多啊!你看名著题,题干为:“(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你看,考查学生有没有读列出的名著,关键得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这一下子就是两个能力的综合考查。而这一点上,又是学生的弱点,一定会失分。
再来看,就是二十四节气题,估计学生就会有5分左右的丢分。“(一)根据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二)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70字以内)”两题各是四分。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按照顺序说明图文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认知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累积有关传统关化知识。
以上两个大类的题目如果平时在这一 方面积累不够,只凭考试前突击复习,是达不到一定效果的。
我们再来看第一个阅读分析的第8题和第10题也会存在5分的失分,只看题干倒也没有什么,但是读文读不出文章的第三层次,可能学生都只能读出一个简单的故事,两个基本的人物,和表达的一般情感。但是,你看我们席卷给出的答案,把这篇文章的主旨拔的太高,学生一般都想不出来人生定义。
说明文三道题,分值占四分。你想想,那个学生能够答圆满。况且第11题,考查的有说明文读文的能力,包括筛选信息能力,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控能力,以及针对说明文的难点,即学生对说明顺序在文章里运用的过程的概括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一路下来,估计还会有5分的丢分现象。
再来说说文言文,出乎意料的出此篇。当时大家猜测的都是议论式的文章。两道问答题的题干问的时候就绕个弯路。也会有三分左右的失分。诗歌赏析的第二小题,“19.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学生可能都能够答出来,但是对于一般 学生而言,这个从写景的角度赏析,使答题过程中入角点有了限定,部分学生可能在审题或者答题能力上失分。
仅此几道题来看,你看着就失多少分了?再加上作文分的丢分量又不小,学生考试个90分左右太正常了。这还是一般靠上的学生,倘若语文素养差的,分自然就会更少了。
总而言之是今年语文卷子稍难,部分题考查的知识面,能力点聚集在一起来了,所以学生就出岔子了。还有,中招题型正在跟高中题型靠近。这一点要注意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着我们的语文改革,我们真的不能再把自己置身事外了。课堂上,要注意语言言语的能力学习,课下老师多读书,学生多读书,只有广泛涉猎,才能树建知识网络,提升能力素养。否则语文之旅更加坎坷不平,泥泞难行啊!
(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