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在上一篇文章我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思考(一),我们谈到了Healthcare这个行业是具备刚需、痛点和高频的一个行业,是一个完全具备互联网介入条件的重要行业。
本文来谈一谈医疗健康跟互联网的跨界组合中,当前市场上比较主流的一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方向,即面向C端的慢病管理。
(二)深入展开
慢病管理这个方向的参与角色、使用场景和现存问题有哪些?
角色:慢病患者、平台、医疗资源(医生或医疗结构)
场景:大部分院外场景,小部分院内场景
问题:
慢病患者:在院外环境缺乏有效的内容、医疗指导和医疗服务
慢病平台:无法聚集患者,无法黏连患者
医疗资源:缺乏好的连接渠道,无法定位线上患者群体
各角色诉求?
慢病患者:渴望专业的健康内容、有效的医疗建议和可靠的慢病服务
慢病平台:积累患者、聚集医资、紧密连接、获取商业利益
医疗资源:获取慢病数据、提升医疗品牌、转化线下的就医患者、沉淀会员
如何解决?
为满足各角色诉求,平台提供以下资源:
慢病患者:内容(慢病数据+医疗指导内容)、服务、优化后的慢病结果
医疗资源:较高频的患者互动、较高忠诚度的患者资源
逻辑路径?
构建慢病内容,采集慢病数据,提供医疗服务,优化慢病结果,基于服务过程,进一步构建慢病内容,依次循环。
核心本质?
基于数据,提供服务。
基于服务,构建内容。
基于内容,明确结果。
商业诉求?
按上面所提到的不同角色来分析各自的商业诉求:
慢病患者:降低慢病消耗药品、器械的费用
医疗资源:实现在线耗材的销售,甚至药品的闭环。将线上用户落地导流到线下医疗结构中,完成正循环。
慢病平台:在线销售的分润,线上刊例的收入,线下导流的提成。
(三)具体落地实现
那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具体来打造一款慢病健康的产品,怎么来进行落地实现呢?
实现方式?
我建议对慢性病做进一步的垂直细化,按照特别的慢病科室,围绕特别的慢病类别来做构建慢病管理的互联网产品。
聚焦慢病科室,确定慢病类别。
聚集该慢病的医疗资源。
确定该慢病数据采集的方式。
构建该慢病的内容。
围绕数据确定慢病的医疗服务。
基于服务过程,再丰富慢病内容。
聚焦慢病?
确定产品定位于哪款疾病,是糖尿病,还是心脏病,还是三高,还是心脑血管疾病。通常可以基于现在所拥有的资源,擅长的领域去反推要做的疾病类别。
聚焦资源?
圈定了某类慢性疾病,接下来是确定医疗资源了,医疗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药品类资源(是否有上游的药品药企资源)、消耗类器械资源(是否有医疗器械类资源,如试纸、试剂、针剂、血糖仪、血压仪等)、医生资源、线下的诊所/社区卫生中心/医院资源。
确定医疗资源,是为了基于所拥有的医疗资源来推导下一步的医疗服务。
采集数据?
针对某类慢性疾病,基于该疾病特征会有很多采集数据的类别,如患者手动录入(如血糖值、血压值、心跳值等)、可穿戴医疗设备自助采集、就医数据、体检数据、用药记录、历史线上的服务记录、线上或线下的健康测评等。
采集的维度通过病症来确定,采集数据越丰富越有利于后续环节的有序接入。
构建内容?
确定了特别病种,有了初始数据,可以构建该病种所需内容,如:
专业的诊疗指南、健康文章、专家视频、疾病百科、药品百科、医生百科、医院资源、患者社区、病种知识库等内容。
确定服务?
有了初步内容、患者群体和患者数据后,基于已构建的医疗资源,可以来特别的制定慢病服务,如:
医患问询、一对一远程诊疗、病历解读、疾病数据解析、体检报告解读、健康规划、转诊服务、预约挂号等。
(具体梳理服务时,可以按照诊前、诊中、诊后三个阶段,院内、院外两个场景来做具体的规划)
明确结果?
基于服务场景,在服务接入后,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多周期对比,给出慢病管理的结果,并将结果可视化,如:
慢病指标的变化情况(如血糖、血压、胆固醇值的环比、同比变化等)、疾病评测报告的变化情况。
慢病结果的评判标准有:客观、可量化性、数值化
慢病结果的评判依据有:客观采集的数据指标、医生再介入(如复诊、线上/线下随访等)
图示?
(四)例行总结
本文针对“互联网+医疗健康”做了简单的思考,比较粗略。
这个行业有着巨大的前景和宏大的未来,后续也会继续思考和分享,本文也仅仅是针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第二篇文章。
后续会针对该行业当前现存的互联网模式,某些特定模式特定产品的思考、某些产品的优化建议、看好的产业方向、不看好的产业方向等内容着手,做继续的思考和总结,并会及时分享思考和总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