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的名字叫Josh Manning,两年前,他枪击了6个人,这是他的歌。”
“你在哪?”
“我在图书馆”
“跟我在百丽商店见面“
“我一会儿还有课“
“翘掉”
“你不是应该教育我去上课的嘛”
“我都不在意了你还在意什么,赶快翘课过来,回头借别人的笔记学习就行了。你爸刚刚做成了笔业务,想带你一起庆祝。“
“说好的自由万岁呢?“
“Oh…那都是童话“
"出来吧,我都上车了,半小时后见。“
我们并不能选择自己的诞生,而好像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
影片中Sam是广告公司“金领”,与妻子离异,儿子Josh很有音乐才华。Josh从小就很崇拜父亲,将父亲作为一种人生向导,他们有共同的爱好——音乐。可是Sam并没有意识到他对儿子的影响,忙于事业的他也很久没有参与过儿子的成长,直到从新闻上得知的“校园枪击案”。坐在儿子的床上观察着整个房间,陌生的画报,未拆封的生日礼物,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有很久没有关注过儿子的生活,也没有去试着了解儿子的内心。
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也是一种从模仿到独立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人为此引导,或是父母,或是朋友,或是老师,而亲人是影响力最大的“引航者”。小时候是最纯净最无知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和崇拜别人的时候。想起《岛上书店》里描写小女孩眼中的父亲的一段话。
有时,顾客和店员都走后,她觉得世界上只有她和A.J两个人。任何别的人都不如他那样真实,别人只是不同季节所穿的不同的鞋子,仅此而已。A.J不用站在椅子上就能狗摸到墙纸,能够边讲电话边操作收款机,能够把重重的一箱箱书举过头顶,能够使用长得让她难以相信的单词,他无所不能,无所不晓。
大概影片中的Josh曾经也将他的父亲视作为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Josh虽然只开场出现几分钟,可给人的感觉很孤独,一个人创作,一个人录歌,放在桌子上已经录好的几十张CD也没有人可以分享也可以说是没有人理解,他依然崇拜父亲,依然保持对音乐的喜爱,依然记着父亲的话,可只有他自己没有变。这种引导的缺失造成了他精神上的崩塌。
同样是音乐剧情片的《爆裂鼓手》却相反。安德鲁热爱打鼓,梦想着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而恰好受到了魔鬼导师弗莱彻的青睐,进入谢弗最顶尖的爵士乐队。
每当安德鲁紧绷的脸稍微松懈,有了一点自信与笑容时,迎面而来的就是弗莱彻的打击。这种打击可以说是一种精神折磨也更是一种引导。想起高中的一个同学,一开始只是班上的30多名,而班主任说他为什么不能是十几名,他做到了,而班主任又说他为什么才是十几名,接着他又做到了。后来那位同学说:“尽管那位老师从来没有认可过我,可我永远都感激他。”
有人逼着你进步真的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愿每个在成长路上迷茫的人都“有人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