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岛专稿丨批评教育不是霸凌,不能侵犯学生心理和情绪安全
原创: 乐见岛君 乐见岛 今天
作者简介:
彭小华,旅美独立学人,关系-交流研究者;国际注册高级婚姻家庭指导 师、REBT咨询师;译者、写作者;乐见岛专栏作家。
本文共计5376字,建议阅读13分钟。
提要:一位年轻朋友曾被老师视为“没有希望的”孩子,因为老师的歧视,同学们也欺负他。那是一段暗无天日的日子。后来到美国读研究生,对比两国教育,他决绝地说:“如果将来生活在中国,我绝不会生孩子。我才不要生个孩子给他们(中国老师)虐呢!”
表里不一的名校课堂
小珠小学毕业后,她的妈妈融融面临艰难抉择:让孩子随伯父一家去澳洲读书,还是留在国内上初中?母女都对国内教育评价不高,如果以学校教育为优先考量,肯定去澳洲,可小珠毕竟才11岁,还是需要妈妈引导的年龄。思之再三,最终决定暂时留下。
她们选择了某准一线城市的一所二类著名中学。熟悉该市中学总体情况的友人介绍,该校校长开明,有人文精神,学校以理念现代标榜,教师风貌好,教学水平也不错。友人的话让融融宽心许多,及至在开学前的家长会上听了校长和班主任的讲话后,觉得与自己的理念大体契合,庆幸女儿遇到了不一样的学校和老师。
不料,开学伊始,此前担心的各种情况密集出现,比预想的更恶劣。
跟大多数学校一样,小珠学校的课堂几乎都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言,质疑更不可能。本来思想自由、有独立判断力和果敢表达精神的小珠,对老师的一些观点和事实性知识有疑义时,也不敢提出;即便私下里,也不敢和同学议论。
作业不算太多,但很枯燥,特别对于小珠这种不懂套路的孩子,猜得痛苦极了,每天晚上都要做到深夜,课外阅读的时间没有了,兴趣活动、思考的空间几乎完全被挤占。小珠虽然郁闷,但也接受。可是,某次数学作业得了满分后,老师有两三次没有批改她的作业,后来才知,同学的作业也都有不批改的时候。她觉得师生权利不对等、不公平,但选择忍耐,自己到网上核对,不懂的题,就找妈妈的朋友问。
从班主任到科任老师,只有少数几位老师以平等的态度与同学们交流,半数左右的老师脾气都很坏,当众呵斥、严词“批评”学生是常态;作业完成不好时,老师会拍照发家校联系群;从没做(带)作业,到作业本上忘了写名字,学生会因大大小小的原因被叫到讲台上罚站、写检讨。
小珠有天晚上做作业到深夜,第二天走得匆忙,把数学作业本拉在了家里。老师拒绝相信她是忘了带作业本,视同没做作业论处。她不理解老师为什么不信任自己。老师命令没做作业的同学当天写一篇检讨,要求不下三百字。她不想接受这样的羞辱,拒绝写检讨。除了她,其他同学都按照老师的要求,10分钟内写出了300字以上的检讨。她感到惊讶,平时写作文一个小时也挤不出几百个字的同学,写检讨这么驾轻就熟。她不相信同学们写的是真心话。难道老师不知道吗?可为什么还这么做?意义何在?
如果说以上的情况,小珠和妈妈知道在国内很多学校可以说是常态,即使不认同、失望,也不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那么,其它一些事情就令她们更加错愕了。
前些天,班上有几个男生在上课铃响后没有马上安静下来,教历史的中年男老师招呼了几声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结果,冲过去就扇其中一个男生的耳光,接着又抓住男生的手腕,用他自己的手打自己的脸。挨打的男生试图躲,没躲过。
众目睽睽之下,老师殴打学生,其他五十多个同学,无一人吱声,事后,这事好像没有发生一样,没听说男生或他的家长找老师理论。
老师们也经常误解学生,不经核实就直接公开“批评”。这种情况小珠早就有看法,前两天,她自己也遇上了。午休时间,她坐着(而不是趴着)打盹,班主任指责她不睡午觉。她觉得老师不公平,更郁闷的是,她没有机会说明,因为老师并不会给解释机会——班主任早就宣布过,如果被老师误会了,当时不要辩解,真的是老师误会了,过后再去找老师解释,可接着又加上一句:做了就做了,辩解就是狡辩!这不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吗?小珠那股子不平的怨气,只好硬生生地憋在肚子里。
更有甚者,某天,有些同学作业本上的信息没有写完整,被老师当众撕毁,扔在地上,命同学们各自去找各自被撕毁的本子,重新拿本子做。小珠心里嘀咕:“撕了就撕了,还要当众丢地下,太侮辱人了!”
进入21世纪都快20年了,素质教育、人文主义教育都喊了几十年了,在一个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的一所二类名校,如此高比例的老师仍如此蛮横、霸道,视学生的权利、人格、尊严为无物,我感到震惊、愤怒;孩子们如此逆来顺受,更让我心疼、怜惜。
中美师生关系的差异为什么那么大
师生交流方式可分为忽视、放任、专制独裁、民主权威等四种类型,无疑,小珠的大多数老师采取了专制独裁的交流方式。这种师生交流方式以老师为中心,特点是老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式上课,标准答案式答题和刷题式巩固老师传递的内容,结果是局限、伤害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批判性思考能力尤其自由表达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放眼世界,近年来,人才评价国际标准越来越侧重于考量学生动态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传统的固化知识记忆、复述能力,今年美国已经有上千所大学在录取中放弃或淡化标准化成绩,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知更鸟式教学和刷题式学习,因应科技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正如丹尼尔·平克所说,需要“算法”的工作任务已经外包(购),或者由电脑处理了,21世纪的工作者必须思考任务内容,尝试可能性,正因为算法不存在,所以必须拿出新的解决办法。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基本能力。
中美教育在人才培养效果方面差距很大。美国教育培养出了大批创新人才和知识型企业家,科技发明雄冠全球,包揽了最多的诺贝尔奖。
结果是理念和做法的体现。做法是理念的体现。
众所周知,美国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老师,如果学生和老师观点不一致,大可自由表达,而且受到鼓励,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有充分的保障,因此他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另一方面,专制独裁式师生交流方式下,老师的权力被纵容,学生的权利受到挤压,人格、心理/情绪安全受到践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写作本文,我采访了跨文化交流学者、某高校外语学院杨教授,请她谈谈中美两国师生交流的差异。杨教授曾到美国的一所公立小学执教一年,当时,她的儿子是成都一所公立小学的学生,现在是一所公立中学初二学生。她对两国师生交流方式的差异深有体会。小姝老师的做法在她儿子的中小学不同程度地存在,而美国学校对老师如何谈论学生的不良行为有专门的规定,她任教的美国小学出台了校方指导文件《我该如何说?》,用以指导教师如何使用批评用语。如:
在美国小学,学生如果犯了重大错误,教师会严格按照学校的章程处理,“但绝对不会出现公开批评的情况,也不可能将未完成作业或犯错的学生照片、名字在班级公共群公开……”。如果侮辱、殴打学生,轻则丢饭碗,重则负刑责。
美国师生是平等的,课堂是互动、活跃、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美国学生同样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只不过,美国老师无权在言语上羞辱学生,学生不需要付出人格、尊严以及心理、情绪上的额外代价;而且,不像我们的很多老师,美国老师在指出学生的问题时,针对具体问题,而不是人格;就事论事,而不贴标签;他们的语言是陈述性的,而不是论断性的;他们的表达方式是平和、理性的,而不是冲动、情绪化的。
家长不要做霸凌的帮凶
相对于忽视学生、放任学生,专断与民主权威教育方式都是积极进取的教育方式。我毫不怀疑,中美两国大多数老师培养学生成才的初衷是一样的,但非常遗憾,客观地讲,我们以专断为主的师生交流方式,效果肯定不如美国富有人文精神,师生既平等、相互尊重,又有规则和边界的交流方式。
没有双向互动、只有灌输,只许被动接受、不准质疑讨论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开放、富有思辨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
像小珠一些老师那样动辄呵斥、羞辱甚至动手打学生的做法,则不仅无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而且有相反的后果,破坏学生的心理、情绪安全。
我们的一些老师和家长可能认为高压控制、严厉“批评”可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实在是绝大的误解。
首先,像小珠老师那样对学生说话,只能称为发脾气、骂人、侮辱人,是情绪失控,是缺少理性、智慧和有效方法的体现,与批评毫无关系。
按照字典定义,批评“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并且特地指出,“批评不是指责、不是抱怨、不是批判。批评不是贬义色彩的词语。”
批评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不足,是为师的责任、权利,有助于学生改过自新。但是,批评应该出于爱,需要耐心,一定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看到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避免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看成了坏孩子、无可救药,以免孩子绝望、破罐破摔——这就是美国老师批评孩子时那样小心翼翼的原因。
其次,像小珠老师那样呵斥学生、骂学生的“伪批评”,只能导致学生羞愧、逆反甚至报复,根本达不到教育、帮助学生的目的——这些都是心理学常识,早为相关研究佐证。处于如此激烈情绪、与老师关系对立、疏离的学生,怎么能够好好学习呢?
这些道理,如果老师们懂,那他们的做法就是知行背离,或者不完全懂?
小珠的老师自诩从不学习心理学,当老师仍然当得不错。身为教师从不学习,还以此自夸,夫复何言?自己都不是终身学习者,又如何培养得出终身学习者?
有一位听过我相关话题分享的小学校长告诉我,老师们都太忙了,学生那么多。忙、学生多并不是合理的借口,也不妨碍老师好好说话——相反,理性的、相互尊重的好好说话反而有益于师生合作。
实际上,老师们的言行已经严重超出正常界线,无视学生权利、严重侮辱学生人格,为什么可以畅行无阻?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当局有像美国那样制定严格、可操作的教师言行规范吗?抑或有,但是没有进行切实的监督执行、考评?
学生似乎不知道自己的权、责,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他们入学的时候,学校告诉过他们的权利、责任,以及受到老师不公平、侮辱性对待的时候,如何处理、如何求助吗?
很多学生家长似乎相当糊涂,一心盯着考试成绩,忽视孩子心理、情绪健康,更有甚者,把老师对孩子的凌辱、甚至殴打,视为老师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在小珠班上的家校联系群里,家长们的态度非常统一,老师一指出问题、发脾气,家长们就纷纷表示支持严肃处理、回去收拾孩子、老师辛苦了、努力改进云云;家长委员会了解到个别家长有异议后,有成员明确表示:“家委会是为老师服务的……有个别刁难的家长,我们要去做工作”。
还有家长说:“今天把思想统一了,以后就知道怎么开展工作了。” ——家长们不仅不帮助孩子维护权利、人格,反而在事实上充当老师的帮凶,孩子被误解、被羞辱、被殴打,竟不敢解释、反对、反抗,也就不奇怪了。
难道孩子认可、享受老师的羞辱、误解、殴打吗?为什么孩子愤怒、不平、屈辱而不据理力争?不就是大环境给人造成逼迫,觉得孤立无援,讲理无效甚至会令处境更糟糕吗?为什么小珠的同学写检讨那么溜?不就是因为从小写惯了吗?为什么看到同学被不公平地对待,大家集体沉默?不就是已经学会了事不关己、消极、世故吗?
孩子们这样的精神、心理状态,不是已经价值观虚无、扭曲,已经处于悲观、绝望,哀莫大于心死的状态了吗?
很多老师、家长都知道美国师生平等、互相尊重,美国学生自由、活跃、思想独立,也羡慕美国的教育质量高,但是,我们并不准备给我们的学生、孩子这样的对待。
我们担心如果老师对学生平等,尊重学生,没有了师道尊严的特权,就无法教育学生。究其实,我们是把权利、人格和学识、权力的平等混为一谈了。美国的师生平等指的是人格、权利的平等。因为师生平等,老师就不能搞一言堂,更不能斥责、辱骂、殴打学生;基于师生平等,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但这种尊重,不一定表示认同,肯定不是仰视,无关讨好,而是彼此对人格、权利、思想自由、表达自由的尊重。
当孩子受辱,救济渠道很重要
一位年轻朋友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曾经被老师视为“没有希望的”孩子,因为老师的歧视,同学们也欺负他。那是一段暗无天日的日子,后来父母把他转到一所有关系的学校,从此成为学习尖子,在国内一所名校本科毕业后,来到美国读研究生。对比两国教育,他决绝地说:“如果将来生活在中国,我绝不会生孩子。我才不要生个孩子给他们(中国老师)虐呢!”
我理解他的感受。
如果我们认可人不仅是动物性存在,不是仅仅需要吃一口饭,而同时也是精神性存在,有独立意志和尊严,需要得到尊重,那么,请我们的老师放弃专制独裁的教育方式和粗暴对待学生的方式吧;如果我们的家长真爱孩子,请教他们捍卫自己的权利、人格,如果他们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请协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置之不理,更不要稀里糊涂充当帮凶。
我们的学校和教育行政当局,为了培养国家需要的有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请出台规范师生交流的措施,并监督实施,让学生在权利、尊严、心理、情绪安全受到伤害时,有畅通的救济渠道,可以无所顾忌地寻求支持。
真的,救救我们的孩子!
若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在文末打赏支持,打赏收入将全部用于内容生产上,为诸位提供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
文章为原作者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果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乐见岛运营人员。
The end
编辑:北京乐平公益基金
往期回顾
1. 乐见岛专稿|做老师没有爱,很快要被AI取代——全国名师李镇西谈师生关系
2. 乐见岛专稿丨“年入百万的中学老师不罕见”——悬崖边上的师生关系之挑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