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老建筑
文/丁茉莉
没有目的地,没有时间限制,不用被人催,也无需等谁,我自己一个人,以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开始了一段特别的旅程。
我一边漫步行走,一边留心观望,不时便有惊喜地发现,一些沉寂在街巷的老建筑,正悄然等待着被修缮与保护,相信用不了多久,它们都会像涅槃重生,已经对外开放的爱国路2号(原美国领事馆)那样引人驻足。
这些老建筑一起,构成福州仓山区的灵魂,是它们,见证了这里的历史,见证了这里几代人的记忆。
历史建筑,拆一处少一处,没有了它们,城市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游乐场,购物中心,还有什么看头?
我一个普通人,尚且对历史建筑,有如此情感,也开始理解,当年北京城大规模拆除改建时,建筑学家梁思成痛彻心扉的感受: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可喜的是,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政府对老建筑非常重视,已全面启动烟台山公园一带的修缮工作,昔日有着"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烟台山的繁华,即将再现,相信这里,也会像厦门的鼓浪屿一样,成为福州重要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一路走下来,我先后看到了鲁贻图书馆,无逸山庄,融庐,盛兴洋衣行,石厝教堂,保罗.克洛代尔故居,罗宅,华南女子学院。当然,还有不少离得远看不清,离得近但没看到文字的,叫不出名字的老建筑。
刚发现它们的时候,对它们的过去一无所知,回来之后查阅了资料,对它们有了初步的了解,我觉得这便是旅行的意义,曾经有人说,旅行是身体在阅读,我深以为然。
鲁贻图书馆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民国33年(1944年),由江秀清等人创立,以纪念辛亥元老黄展云,建筑以黄展云的表字"鲁贻"命名,1945年落成开馆,是一座带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西式双层砖木结构建筑。
无逸山庄
位于仓山区三一弄8号,据谢氏后人回忆,该建筑由先祖,商人谢培生建于l927年。无逸山庄为带有院落的独栋别墅,院门呈倒八字形。
融庐
本建筑创建年代不详,房主为任氏家族,据居民回忆,早期房主名任饮喜,曾为日本人翻译,又曾为1948年因城工部事件蒙冤罹难的革命烈士任祖光居所,1956年任祖光被平反昭雪。
盛兴洋衣行
位于仓山区的亭下路,是一座三层近代西洋式建筑,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主人为陈氏家族,以为附近领事馆的洋人制作服装而闻名。始建至今,一直为陈氏家族居住,现为陈氏后人开办的"陈氏客厅",展示盛兴洋衣行的遗存,这也是烟台山区域第一个私人家族博物馆。据现主人陈先生回忆,其祖父陈增钧为洋人制衣,又因在家排行第五,故赢得"洋衣五"的外号。
石厝教堂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乐群路。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英国圣公会创办,坐北朝南,青石砌成,占地600平方米,仿哥特式建筑,是当时外国人在仓山聚会的场所,有国际教堂之称,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近石厝教堂时,它铁门紧锁,但门中央有一个破洞,看上去像是人为撬开的,刚好能伸进去两只手,可以拿着手机对着院内盲拍,这两张照片我就是这样拍成的。
保罗.克洛代尔故居
保罗.克洛代尔(1868一1955)是法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外交家,曾任法国驻福州的领事。
说到保罗,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姐姐,他的姐姐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卡米耶.克洛代尔,年轻时师从著名画家布歇,并有布歇举荐进入雕塑大师罗丹的工作室,没错,就是那个代表作为"思想者"的雕塑艺术家罗丹。她比罗丹小24岁,后来成为罗丹的模特,缪斯和情人,曾深陷与罗丹的情感纠葛之中,他们的恋情延续了15年,卡米耶结局很悲惨,最后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
罗宅
罗宅是合院式民居,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为罗氏后人在清光绪年间购买,一直为罗氏族人居住。近些年,烟台山实施历史风貌区保护改造,罗氏族人迁出。
我只见到了这样一个招牌,想进去看一看,被值班人员问:买房子吗?言外之意是,不买房子,谢绝参观。原来,这里由万科仓前九里项目修复为万科会馆,并进行内部装修,作为展示空间。
华南女子学院
华南女子学院初建于1908年,学院预科先租房作为宿舍,1911年12月新校区开始奠基,1914年建成,是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后称卫理公会)在中国福州创办的一所教会女子大学,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
参观爱国路2号时,从一个展厅的画作中我知道了福州有个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非常想一睹这一百年名校的芳容,但问了几个人,都说不清具体位置,就算说得清,我也不一定找得到。
此行快结束时,我站在仓前公园的闽江边向街对面望去,无意间看到远处高楼上方有"华南女子学院"几个字,因为离得远,正常拍照估计会看不到,我把镜头拉近才拍出这样的效果。
在它身边来来回回过了好几趟,就在我们常坐的85路公交车站牌背后,因为正在保护修缮,用围挡拦住了,所以才会一次次错过。
此行收获颇丰,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