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都有不同的剧本,但是作为父母的你可能不知道,人生的剧本,其实在童年3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写好了。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有“童蒙养正”四个字,“童蒙”大约是孩童三岁开始,这个时候是对儿童早期的启蒙教育,“养正”指培养各种优秀美德。
这个时候是孩子开始“用脑”看世界的阶段,孩子不快乐的时候才会开始“想“,而且“想”和“感受”合一,特别有力量,多“想”几次,就会变成真的。而如果他们的“想”说了出来,得到的只是打压和不被认可,这些“想”就会进入深层意识。
人生的剧本于是成型了。
有些孩子如果童年时感受不到父母的爱,长大也会觉得别人不爱自己。
有些孩子觉得父亲对母亲不好,或者母亲对父亲不好,忍不住想站出来“主持正义”,成年后就会仍然四处主持自己的“正义”。
有些孩子童年时觉得自己家庭不好,外面的世界更有意思,他们就会一直想往外跑,因此即使自己成家后或加入任何组织后,还是会忍不住想逃跑。......
当然这些是不太好的例子,也有很多好的例子。在这里是想和大家说明,孩子的人生剧本在小时候就被写下来。如果孩子的剧本已经不太好,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怎么办?
金惟纯老师在《人生只有一件事》中告诉我们,“童蒙养正”这一课题是可以补的。回到源头处,修修剧本再出发就行。为了写好或者补好孩子的剧本,作为父母,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件事:
01做孩子的贵人
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贵人呢?
在这里,必须先说一下金惟纯老师的经历。他出生于台湾高雄眷村,有着“第一才子”的称号。他29岁年少成名,成为了台湾最大民营报纸《中国时报》的主笔。一年后,放弃这一切荣誉,到美国求学。
学成归来后,创办了《商业周刊》。经过7年的努力,把公司从亏损1亿多台币扭转为台湾非常受欢迎得商业杂志。这时,他又放下曾经拥有的一切,选择去一家教育机构做义工,帮人刷马桶,洗碗…,这一做就做了 7 年。
如今,他投身于生命教育工作,帮助和见证别人生命的转变,也让自己共同进步,活得更好。
他能够有这样的一生,他说完全是母亲“苦肉计”全面奏效的结果。他的母亲是真正的大师,以肉身布施,成全了他。
他的母亲,就是他的贵人。她从来不放弃任何机会证明并说明,造成她苦难而屈辱一生的唯一原因,就是没有读过书;她从不放弃任何机会,用强有力的行动和恐吓的言辞向儿子证明,不好好读书,他的人生会立刻坠入地狱......
她说到做到,用自己一生的苦来证明一个没读过书的人就只能活成这样。像金惟纯形容自己这样淘气、叛逆、花样百出的小孩,从来就不敢在读书这件事上松懈,也不敢在学本事这件事上放手。
金惟纯的母亲的“苦肉计”,可以看到更多是迫于无奈,但是她用自己最好的方法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带给孩子受益一生的道理——好好读书。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重要的不是我们说了哪句话,而是我们说那句话之前之后,我们做了什么,又对别人做了什么。我们有没有让这些持续性的、处于灵魂深处得、带着爱的能量的“做”与“说”完全吻合,让他们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带给孩子们受益一生的东西。
02成为你的样子
你会不会常常听到已为人父母的朋友抱怨,家里的孩子不听话,不好沟通。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常常会说:“明明有道理的事,都是为了他们好,他们偏偏不听,真不知该怎么办。”
其实我们不同年代的父母都曾有这样的经历。不禁反思:为什么孩子不听我们的?
那是因为他们不想变成我们的样子。他们的行为提醒着我们要好好看看我们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了。
有一句名言“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其实不正是父母的行为的反应吗?
如果孩子发自内心地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样”,孩子不用教也会变成和你想的一样。他每天待在你的身边,看你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就偷偷跟着学。你向东,他就向东,你向西,他就向西。
但是如果孩子不愿意给你在一起,不想和你一样,他就会跟你对着干。这样的孩子,怎么教呢?
所以,德国教育学佳福禄培尔说:“教育之道,爱与榜样,除此无他。”
想让孩子听你的话,想让他成为你的样子,我们要先爱孩子,成为他的榜样。
03 教会孩子孝顺
可能你有听说过,甚至自己还自嘲过“我们这一代,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也是孝顺子女的第一代”。这句话里透着无奈、抱怨。
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必须教会孩子孝顺父母或者说是尊重父母。因为这是孩子的需要,否则他们长大后既不感恩,又不懂规矩,一生都很难遇到贵人,注定人生是会辛苦的。
就像金惟纯老师自己的经历,他的母亲从小教育他“进食顺序”,例如用餐时,长辈不坐下,他不能先坐;长辈不拿筷子他不能拿;长辈没有夹过的菜,他也不能先夹等等。
正是他的母亲教的“伦理”,让他受用一生,他相比一些“恃才傲物”的优秀青年较懂礼数而获得长辈的欣赏。于是,从读书时代开始到进入机构任职,再到合作创业的生涯历程,都不缺长辈级贵人。
可能你也会说,现代社会不会这样教了,这样就有点太夸张太刻意了。
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孝之极致,是子女用自己的做到,圆满父母的“无不是”。
孝顺的子女,必然会承袭父母的“是”,弥补父母的“不是”,就是发扬父母的优点,改正父母的缺点,这个改正父母的缺点,是指子女知道这些“不是”,不要让这些“不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人人都可以做到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优秀,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更加优秀。
写在最后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教育子女的同时,其实也是父母自己修炼人生的过程。
只有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最好的父母,才能带给子女更多正面积极的影响,让子女愿意成为我们的样子甚至超越我们。
《人生只有一件事》这本书,正是把人生“修炼”的方法,一一告诉我们,让我们可以活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