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起义被附加以种种神秘色彩传言的,那是举不胜举。但是以赋予神秘色彩的事件而借代起义本身的,却仅仅只有汉高祖斩白蛇起义这一例。我曾多次纳闷这斩白蛇到底跟起义究竟能扯上哪门子的关系?为何能以斩白蛇就可以借代起义?难道斩了一条白蛇就能表明自己跟大秦王朝决裂了?就算这条大白蛇跟今天的大熊猫地位一样,是当时大秦王朝最为珍稀的保护动物,你杀了它是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但跟起义却强扯不上什么关系的?
列朝列代的起义都是以攻击当朝政府的行政机构或者袭击朝廷的军队人员为标志的。你带人攻占了个县衙或府衙,杀了个县令或太守的,可以表明自己起义了;你带人袭击了朝廷军队,杀了个将军或都尉的,也可以表明自己起义了的。但是,我从来没听说过杀了个大熊猫或者独角兽之类的,也可以表明起义的。
但为何唯独汉高祖刘邦可以将斩白蛇与起义,两件原不相干的事化而为一呢?我认为这是后期强化宣扬的结果。汉高祖斩蛇之事发生在其隐匿於芒砀山期间,刘邦起初送徒役们去骊山服劳役,结果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上就逃跑了。刘邦想这样下去的话,等到了骊山估计也只剩下自己了,横竖都是个死,于是干脆就把还没有逃跑的役徒都放了。结果这些役徒中有十几位不愿意走,愿意跟随刘邦一起逃亡,刘邦这伙人就想到了去芒砀山中躲一躲。于是派一个人先去前面探探路,这个探路人回来说:”前面道路上有条大蛇挡道,咱们还是回头吧!” 。刘邦说:“别怕,看我的”,于是仗着酒意,前去就把蛇给斩了。刘邦斩蛇这件事距离沛县起义还有好长一段时间,所以,在汉高祖斩蛇这段期间,其对大秦王朝来说,刘邦这十几个人只能说得上是一小撮逃犯而已,斩蛇跟其后来的起义绝对是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件事。
汉高祖刘邦的起义为何要强扯斩蛇这件事?我们今天谈到秦末农民起义,通常会先想到陈胜吴广起义,后想到刘、项起义。其实刘邦领导的沛县起义在秦末那种全国范围内的大起义背景下是很不着眼的,既非首义。在后期起义中,在影响力与号召力上是远远不能与那些六国旧王孙贵族领导的起义相比的;甚至与彭越、陈婴等同样是草根领导的起义相比,刘邦的早期战绩也是很逊色的。在大秦王朝来看,沛县起义都很难排得上号。
沛县起义,刘邦也非主谋策划,又不在现场。萧何、曹参等是沛县起义的主要策划人,但萧何、曹参这些人怕起义不成的话,会牵连宗族,于是就纷纷推让给刘邦领头。这跟陈婴之母当初劝陈婴不要称王的理由大致一样。秦末东阳县的年轻人杀了县令,聚集了几千人,强力推行陈婴为首领,后县中追随陈婴的达两万多人,这些人就想拥立陈婴称王。陈婴的母亲就对陈婴说:“自从我嫁到你们老陈家,就没有听说过你们老陈家的祖上出过富贵的人,现在你突然得了这么大的声望,怕不是件好事,不如找一个有名望的,你做他的属下,事情成功了还能封侯,事情失败了也容易逃亡,”。陈婴听了妈妈的话,就没有称王,而带领这些人去投靠项梁了。
我读高中做试卷时,依稀还记得读到一篇好像是苏轼就因萧何、曹参这些人不愿出头,而推让给刘邦出头,就评价说:“只有刘邦才能称得上是大丈夫、敢担当、肯为大我牺牲小我”,大概是这个意思。其实,这是哪跟哪呀?刘邦是一个在紧要关头连儿女都能数次推下车的人,一个连自己的父母妻女都谈不上怎么爱惜的人,又如何谈得上是肯为大我而牺牲小我的。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对刘邦说:“天下战乱不息,百姓疲苦,皆因你我之故,不如咱俩单挑吧?”。刘邦说:“我与你斗智不斗力”,楚汉相争期间,项羽是有想早日实现天下太平的希望的,我们却没有看到刘邦怎么替百姓着想。所以说刘邦的起义其实是有很大的投机心理在里面的。
正因为刘邦领导的起义,起初在秦末很不着眼。早期很狼狈,势力很小,连丰、沛老家都叛乱过,丢了。后去投靠项梁,依靠项梁所拨了一部分兵力补充才得以收复老家。再者在推翻暴秦的战绩上,其也要逊色项羽很大一截,所以要宣扬的话也只好另辟蹊径了。既不能谈革命时间早晚,也不能谈革命贡献的大小。于是将斩蛇这个极具英雄主义色彩的行为与起义一结合,就让人觉得耳目一新、鹤立鸡群了。
这样再提到汉高祖的能耐时,就可以说:“想当初汉高祖手提三尺剑,斩白蛇”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于是诛暴秦、灭项羽等等英雄事迹就可以顺理成章、一气呵成地说下去了。但是你如果这样讲 :“想当初汉高祖刘邦起自沛县起义、诛暴秦、灭项羽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呀!”,如果遇上抬杠的就麻烦了,啥沛县起义?沛县在哪呢?诛暴秦?要不是项羽巨鹿一战,就凭他也能推翻暴秦?还灭项羽?若不是靠韩信的话,也就呵呵了!
所以说将斩白蛇与起义两件事相糅合,绝对是场精妙的宣传。至于当初被汉高祖刘邦所斩的那条白蛇究竟有多大?就没法细究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