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晨读书目:《剑桥国际英语语音教程》美音版 Pronunciation Pairs
晨读时间:12月10日—12月21日 每天早上6:20-7:00 (12月15/16休息)
这是第三次参加晨读了,一如既往地收获满满。本期的主题是“学发音,练口语”,每一课的收获其实都已经很详细地写在了每天的笔记里。所以今天的复盘,主要是梳理一下这十天里学到的一些练习发音的方法。
从参加第一次晨读开始,就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很多音标发得并不好,甚至有发错的。所以这次学的时候,重点就放在了这些音标上。
比如/u/,以前发得跟/u:/差不多,只是发音时间缩短了一点,一直把woman读成类似于中文的“污曼”。但这个音跟/u:/并不像,而是更接近于撅嘴的/ʌ/或者/ə/,甚至直接读成/ə/都是可以的。
为什么我会觉得/u/和/u:/,/i/和/i:/差不多呢?大概还是受到“长/短元音”这个名字的影响。元音的长短并不是固定的,会受到前后音节的影响。所以,长/短元音这种说法是相当容易令人误解的。/i:/和/i/这两个音不只是发音时间长短有区别,更根本的区别在于发音时舌位高低以及嘴型的不同。
此外,元音还经常被弱读成/ə/。比如说常见的“I'm going to...”这个表达里面的to,并不会像中文一样“字正腔圆”地读成 /tu:/,而是弱读成/tə/。
这也提醒我们,不要太依赖音标,音标只是一个参考。
很多单词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字典里音标标注的那个读音,而是有不同的变化。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听母语人士是怎么说的,并且有意识地模仿。
关于语音的模仿,首先要意识到其重要性 。
“如果说不出正确的英语,是因为脑子里不知道什么叫正确的英语。” 模仿,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正确的英语是怎么样的。
其次,要掌握模仿的方法:
1)比练习更重要的是认知升级。
有些语音现象如果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我们很有可能是听不出来的,听不出来,也就说不出来。
我自己最近做听力就对此深有感触:很多时候单凭耳朵是听不出所有单词的。因为日常对话中,有大量的连读、弱读、失去爆破、同化等语音现象,如果不了解不熟悉,就很容易听错。
所以模仿的同时,最好对常见的语音现象有一个比较全面、透彻的了解。
此外,要特别注意英语和汉语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学外语,特别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比如把英语读得和汉语一样字正腔圆,但这两门语言实际上是非常不同的。
比如,这次晨读重点强调了英语的发音方法之一:双元音一定要读出从一个元音滑动到第二个元音的过程。
简单点说,念中文汉字的时候我们的嘴型和舌头位置固定以后是基本不动的,但念英文时的舌头的位置和嘴型会有变化。所以:
/ai/不是汉字“爱”的读音,而是 a~i。
/au/不是汉字“傲”的读音,而是a~u。
/əu/不是汉字“怄”的读音,而是ə~u。
(我觉得这个波浪线很好地表达了“滑动”的过程。)
再比如,我只在书上瞟到一眼就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知识点:一个英语句子需要多长时间读完,并不取决其中单词的数量,而由里面重读音节的数量来决定。
如果两个句子中重读音节个数一样(如图),那读完他们所花的时间就应该差不多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尽量把非重读音节读得快、弱。如此一来,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语音现象就应运而生了。
2) 慢速练习-Don't glass over the tricky parts.
对语音知识本身有所了解之后,就要进行慢速练习。
“慢速练习”不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而是“元音读得夸张一点,语速慢一点,但要读出其中的断句和各种语言现象,比如语调、重音、连读等”。
如果语感不够,听不出这些语音现象,可以借助软件对音频材料进行降速处理,循环播放。在听的时候,想象说话人的舌位、嘴型,不要一听到马上就模仿,这样有可能忽略很多细节。
并且,越不好念,就要念得越慢。如果慢速读不好,快起来肯定不可能读好。我自己的口语就是那种“徒有其形”的人。因为说得快,别人总说还不错,但细听就知道有很多不准确甚至错误的部分。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所以要慢下来,注意细节。
3)只要确定是对的,就要坚持练习。
只要确定某个发音是对的,哪怕不习惯也要坚持练习,因为这个时候的不习惯只是因为你不熟悉。
毕竟,要克服汉语中“一字一句说话”的习惯,把两个甚至多个单词读成一个“长单词”,对绝大多数人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比如,我昨天听写的时候就把"call it"这个短语听成了"called"这个词,看了答案才反应过来call it中间有个连读,同时末尾t失去爆破,听起来有一点像called。
但不管怎么样,只要确实母语人士确实是这么说的,就不要纠结这么读是不是奇怪,练就对了。
4)一边模仿,一边要学会迁移。
模仿很重要,但我们不可能每一句想说的话都能及时地找到别人怎么说,然后去再学,所以,要学会把联系过的语音语调迁移到其他地方。
这就要要求我们:先过脑,再练习。
拿到一句话,不要张嘴就读,先看一下怎么断句,分析一下哪些词要重读,哪些词要弱读、连读,想想以前有没有学过类似的句子,能不能就套用它的语音语调。
比如这次晨读学到了反义疑问句的两种语调,下次见到这样的句子就不要想当然地读,要过一下脑子再开口。
最后分享一件让我感触非常深小事。
晨读的最后一天,Eric提到自己曾经不愿意让同学知道自己很努力,觉得“努力了才能考得好,说明自己不够聪明”。
我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也有这种感觉,很享受别人夸奖自己聪明。但事实是,我并不想别人说的那样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得很好,我那一点成绩的背后,其实有很多别人不知道的努力和付出。
可是就像Eric说的,努力并不可耻。聪明和努力并不冲突。更何况,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故事里的天才那么聪明,都只能靠“勤”来补拙。明知道自己差还不努力点儿,这不是缺心眼么?能力这个事情,又不是你天天抱怨就有的。与其有时间抱怨自己不行,还不如多花点时间练习呢。
同时也要注意,既然是练习,就有可能会犯错,千万不要因为怕错就不去练习。 对自己的错误要:
①宽容一点儿。不要怕丢面子。
自从当了老师之后,越发体会到“爱面子”对于学习进步的阻碍:怕丢人是学不好任何东西的。不要怕别人说什么,“自尊心受到的伤害是最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因为只要你不在意,就没有人能够伤害你。”
②同时又要谨慎一点儿。尽量“三思而后说”,不清楚就去查,不要想当然。如果真的错了,别人指出来,也要虚心接受,再用心地改。
我有个朋友曾经开玩笑说:现在身边能有一个肯骂你的人已经很不容易了,大多数人都是恭维你,说好话给你听。
学习也是一样,有人指出错误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别人说了你就要改。这个改的过程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的最后,很开心下个月还可以继续学这本书,因为真的是太实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