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时候,有几年父亲在市里工作。
父亲回村务农 之前,是健康最快乐的日子,父亲收入不算高,但很舍得为健康花钱。
在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时,父亲给健康买过不倒翁、万花筒和可以捏响的大松鼠;别的孩子穿土里土气的衣服时,父亲给健康买过针织面料的外套,上面绣着一支漂亮的梅花,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曾经给健康买过一条豆绿色的小裙子,有半透明的花边,健康一直穿到它再也遮不住健康的内裤才悻悻脱下;最难忘的是那时候过年,父亲会买很多小鞭炮和健康一起燃放,他的大手握着健康的小手……
随着岁月的流逝,健康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健康之所以能把这一切记得如此清晰,是因为这是健康曾经被富养的证据。
后来,父亲回乡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不知是忙于生计还是破罐子破摔,总之,情怀尽失。
从那时候起,父亲在健康成长的路上基本上陷入了失语的状态,教育健康的重任落到了母亲肩上。
说到母亲对健康的穷养,不得不提提母亲早年的经历。
母亲是家里的长女,下面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母亲心气极高,可惜因为家里孩子多,母亲把本该读书的岁月都用在了照顾弟弟妹妹上。
母亲一直认为她应该有更好的生活,假如她不是文盲的话。所以,母亲和许多没能过上理想生活的母亲一样,把希望悉数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
再加上健康是个女孩,这让母亲在祖母和生了儿子的伯母们面前低人一等。,就一直咬牙切齿教导健康:一定要有出息,一定要超过哥哥们,给她争口气。
母亲目睹外祖母对孩子们的宠溺,痛恨外祖母对孩子们的教育无力,发誓要把自己的孩子管出个样子来。
于是,作为家里第一个孩子的健康,早早成了母亲穷养理论的实践对象。
2.
母亲买回家的水果永远都是有烂点的。
母亲给健康买的衣服永远是地摊上最便宜的。
母亲逢年过节必会把家里的物资牢牢管起来,亲戚过年带给健康们的糖果常常在第二年麦秋才得以解禁。
在家里改善生活时,健康们也总要等到母亲发话让健康们也吃点某某菜,才能夹上几筷子。
每次开口要钱的时候,必然要先聆听一番母亲关于人穷志短的教诲。
总而言之,母亲就是要抓住所有机会360度无死角地要你感受到穷的滋味,大概母亲觉得穷是促使一个孩子发愤图强最有效的良药。
可是,穷带给健康的绝不仅仅是上进,更多的是胆怯、自卑和焦虑。
因为穷,小小的健康早早学会了忧虑,家里有些许的风吹草动,健康的心便缩成一团。
一直下雨,麦子收不上来怎么办?
菜价这么低,赚不到钱怎么办?
母猪生崽这么少怎么得了?
那时候最心焦的事情是自己生病,生怕病大了拖累家里。可是,有那么两年,健康的身体特别差,每年都会花掉几百元药费。每当健康感冒,健康就开始在心里求各路神仙不要让健康发烧,然而,怕什么来什么,每当健康烧得迷迷糊糊的时候,都恨不得去死。
其实,健康一直都觉得小孩子对贫穷和富有没有大人想象得那么敏感。母亲反复强调让健康们不要和别人比吃比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健康去关注别人吃什么、穿什么。
那时候,健康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健康能像别人一样,泰然自若地从书包里拿出光洁完整的水果,大方地分给健康的朋友;能穿着当时最流行的衣服和同学们一起蹦蹦跳跳。
可是,本来就很矮的健康总是穿着款式老土或者有瑕疵的衣服,与光鲜亮丽的她们格格不入。
整个少年时代,自卑、敏感从来都不曾放过健康。
事实上,健康的父母勤劳肯干,家里收入在村里来说一直都处于中上水平,完全吃得起好的水果、穿得起好衣服,也不必为交学费皱紧眉头。可惜,直到高中健康才渐渐发现这个事实,这时,健康的童年早已一去不返。
母亲对健康们的穷养还表现在精神层面。
小时候,母亲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谁谁家孩子太没样儿,你们可不能像他们一样。”
为了把健康和弟弟培养成“有样儿”的好孩子,母亲给健康们戴了一顶漂亮的高帽子。
母亲常常当着外人夸赞健康和弟弟从不向父母提无理要求,从不要求买新衣服,从不索要零花钱,而且,这绝对不是父母管教出来的,而是孩子们生来就有这样的高品质。
每当别人夸奖健康懂事,母亲也总是喜气洋洋地说:“是呢是呢,这孩子从不要新衣服,从不吃零食,哎,没办法!”
于是,从小到大健康都扮演着听话的乖孩子,健康的整个少年时代都处在母亲说什么是什么的状态,从无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似乎,健康也曾经争取过一次,可是,在母亲面前,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初二的时候,母亲买了一件紫红的衣服给健康,那时候,健康特别厌烦穿艳色的衣服,于是,健康斗胆提出希望母亲回去给健康换一件素色的。母亲当场翻脸,并以以后再也不给健康买衣服相要挟,后来,健康终于放弃,并且是彻底放弃。
3.
高中时,健康开始住宿,健康被延宕的青春期也如出笼的猛兽般凶猛。
高一那一年健康的成绩都是班级最后几名,健康每个月的生活费一到手便拿去挥霍,只留下有限的几十块钱苦度时日。
所谓的挥霍其实不过是别的孩子在童年时期就早早享受过的小快乐,比如自己决定买一件什么款式的衣服,比如某天不吃午饭改吃方便面,比如哪天高兴或者不高兴买包瓜子来嗑嗑……
直到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别人喝雪碧可乐,而健康却还对哇哈哈AD钙奶情有独钟。
总之,那几年健康过得很嚣张、放肆,甚至不服从老师的管教。现在回头看看,那时候的各种嘚瑟不过是对被压抑太久的一种反拨。那几年的日子昏天黑地,但健康却很珍视,因为那是健康为数不多的快乐时光。
当健康终于如愿跳出农门,读了大学、研究生,有了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惯性开始在健康身上显现威力。
健康的生活中永远有两个小人儿在厮杀,一个是健康,一个是被母亲塑造的健康,可惜的是,每次总是母亲塑造的那个家伙赢。
健康早已有能力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可健康却没能力颠覆母亲的消费模式。那些年,母亲去赶集总要把整个集市遛遍,把所有减价大处理的东西翻个底朝天,才会决定买什么不买什么。
而健康,很少在商场买东西,即使非常非常喜欢,健康也总会找一个角落,打开手机上的某个购物APP,搜到同款进行细致耐心地比较,然后在网上下单,洋洋得意地向老公炫耀,健康又省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