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一户人家独自居住于一个小山丘下,距村子大约有二三里之遥。此户人家姓王,家育二女二子。早年,孩子皆尚小时,一家人守着几亩薄田男耕女织仅能勉强度日。自从女儿出嫁、两个儿子逐渐成人后,家境方才渐渐有所改善。逐渐过上了富裕不足,但温饱有余的生活。
小儿子名叫王立成,大儿子叫王立业。王立业到二十岁之年,除了随其父忙于农活外,还学会了开山凿石的营生。大家知道,早年,农村人磊屋建房,一般喜欢就地取材,多用石头作外墙,这样既经济实惠又方便取材,能够为庄稼人节省不少钱财。自孩子们长大后,王家的经济状况才一天好起一天。
小儿子,尚小整日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去上学。农村人奢望少,想法简单,也容易满足,大凡衣食无忧便小康即满,一家人其乐融融。人们生活好了,忧虑少了往往就会生出许多想法。其实,在农村狐狸(也叫黄鼠狼)偷吃农户喂养的鸡,可谓家常便饭是常有的事,人们多见怪不怪。
由于王家独居村外,毕竟人少相对清静,狐狸自然感觉此处生存更加安全,就在王家附近的柴垛之下安营扎寨。狐狸可没有兔那不吃窝边草的习惯,王家的鸡成了狐狸们首选的猎捕对象。王家不久便发现,自家饲养的鸡,一天天在减少。
起先,王立业以为被偷鸡贼盗走的。入夜时分,还招呼自己的弟弟立成一起在鸡窝门口坚守了好几个晚上。一天,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在草垛外坚守的王立业发现一只身材敏捷似猫一样的小动物在眼前一闪而过,直扑鸡窝而去。王立业用手捅了捅正在打顿的弟弟立成,两人一起打开手电筒,两束强劲的光亮同时照在那只动物身上。这次,他们终于找到了偷鸡的元凶了,原来是一只毛色金黄的狐狸。
立成与立业迅猛地冲出去,一齐奔向鸡窝。那只受了惊吓的狐狸,迅速地转身窜入附近的水沟,消逝于沟壑丛草之中。立业闲暇无事,就琢磨如何逮住那只狡猾的狐狸。他开始参照捕鼠笼子,制作了一个捕捉狐狸的箱笼,机关处挂上鸡肉,将笼子放置于深沟的丛草之中。
第一天,平安无事;第二天清晨,立业发现机关上的鸡肉不见了,但箱笼的机关却没有被击发。立业又对捕捉工具进行了进一步改良加工,自己感觉很满意,信心满满又将箱笼放置先前的位置。他想这次一定会让那只馋嘴的狐狸有来无回。
第二天早晨,立业不忘早早起床,直奔他设置的机关处。拨开杂草丛,箱笼中关着一只金黄黄毛色锃亮的狐狸。面对狐狸,那恐惧眼神和惊惶失措的举动,王立业眼中流露出胜利者开心的微笑。暂时,他还没有想好无何处置这只馋嘴的狐狸,出工时仍然将其关在笼子里。立业外出做工时,将自己抓住一只狐狸的事情告诉了大家。有人告诉他,狐狸皮毛色光滑,皮毛很值钱的;而且其肉也可以食用。
回家后,王立业就将狐狸宰了,肉炖煮后,起先全家都不敢动筷子。还是立业胆子壮,夹一块肉入口后,便连连叫好,吃得津津有味,全家人这才鼓足勇气吃起来。那些年头,人们能吃饱已不易,想吃上肉食,可不是事件容易的事。通常人们只能在过年过节之日,才能尝到荤腥之味。大家吃上后,便拿不下嘴,瞬间一盘肉便空空如也。
饭后,王立业又按照他人讲述的方法将那张狐狸皮进行简单加工,并找一合适位置进行晾干。后来,又将此皮出手,确实如知情者说的那样,一张完好的狐狸皮为他赚来不菲的收入。
经过此事,王立业又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于是,他开始着手制作更多捕捉狐狸的笼子。一口气竟然制作了三四个。他已经不拘限在自己家门口逮狐狸了,把笼子设置到更远狐狸可能出没的地方。自此之后,他家隔三岔五全家人就能吃上一顿狐狸肉,立业一个月弄十余张狐狸皮已经是十分轻松的事情了。
正当全家人沉浸于生活越来越红火的喜悦之中时,立业的母亲好端端地忽然精神失常了。一会儿傻笑,一会儿胡言乱语;一会口中翕合念念有词,但人们弄不清她究竟说些什么。到医院找医生,医生皆摇头一脸的惘然。
据民间传说,狐狸是一种十分记仇的动物。据说它还有一种特异功能,有些年长的狐狸,能够发射一种声波,能远距地控制人们的喜怒哀乐。因此,人们私下都怀疑王立业的母亲是被狐仙控制了。人们猜测狐仙之所以未对立业下手,是因为他正值壮年阳气重,狐仙功力不够,只能对其母实施报复。
人与动物之间的事情有谁能够说得清楚呢,还望大家尽量信其有。动物也需要生存,鸡正处于食物链狐狸之下,在狐狸心目中,偷吃鸡那是再正常不过好似人们的家常便饭一般。人类应当多一些宽容,多体谅一下众生物的求生的不易,少做杀生之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果;为善得善,种恶得恶。人们不可不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