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我们要勇敢做自己,而不是把自己活成别人的样子。这既需要勇气又需要智慧,因为很多时候让我们无法成为自己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一些喜欢把自己强加在你身上的“别人”。
“这么好吃你怎么不吃呢!”我曾经无数次的听过这句话,我们身边有那么一种人喜欢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别人,认为自己喜欢的事物别人也喜欢。尤其在口味这种东西上十分计较,他们要么对你不吃某种东西进行一番鄙视,要么在吃的时候说一句:“这个东西好吃极了,你咋不吃?”。言外之意好像认为这东西不好吃的人都不可理喻。更糟糕的是他们如果讨厌你的口味,会对你的所爱“恶语相加”:“你居然吃这种东西!”。这种言语和行为一方面让面子薄的人不好意思“鹤立鸡群”,另一方面也使得我们心中难以压抑地犯恶心。
不敢做自己最多伤害到自己,强迫别人做自己则会损人不利己。
如果我们真的和别人的喜好有所不同,何不轻轻地说一句:“我不是很喜欢这个,不知道你觉得怎么样?”当我们表达这样的态度的时候,就把别人的选择权放在了他们自己手里,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尊敬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的,是每个人感受自己言论自由和人身自由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几乎每个人都讨厌在朋友圈里看到:“不转不是中国人”、“没妈的就不用转了”、“看完都转了”这种话,这些言论来自于撰写者的一方面对影响力的渴望,一方面也表明了自己本身对别人的不够尊重。也许有人会为文章或者言论所打动而进行分享,但没有人会喜欢被道德绑架,专业术语称之为“刻奇主义”。道德本是一种在还未触及原则的时候,来帮助人们构建更加和谐的标准的事物,道德的产生应该是我们发自内心对美好的渴望而创造的,当你用自己的道德水准去要求别人就是一种对道德本身的破坏。
当道德不出自人们自己的内心,就将变成一种阻碍自由的负担。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内心存在一种“逆反”心理,我们可能很乐于做一些事情,但是一旦被要求去做这个事情,我们便很不愿意去做了。著名的例子就是你本来要去写作业,你妈说:“你怎么还不去学习。”于是你瞬间不想去了。所以当我们去要求别人的时候,哪怕是十分正确的可能都会引起别人的不满,起到相反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把别人放在和我们相同的位置上去尊重别人的意见。说到底,还是没有表达尊重。
给别人做自己的权利,是基本的尊重。
很多时候,我们是没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够尊重,比如有时候老师、父母和上司这样的角色就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是权威,所以进行一些本不必的要求,想让别人成为和自己一样的人,却忽视了他人自己本身的意愿。
当我们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论地位如何都在内心深处对别人保持相当程度的尊敬。我们在和别人互动和交流的时候就会懂得不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在交换想法的时候求同存异,保证自己的独立同时又能够使得别人获得应有的尊敬。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