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校如一般社会组织,内部自然而然会形成不同等级、分工。表面上,学校的等级制度并不非常鲜明,在校工作都是一种教育服务,具有同质性,实际上却隐藏着一种“阶层等级”——学校最年长的和资历最高的,往往在高年级,或某些班级任教;培训机会更倾向某一类层级更高教师;评优评先也并非完全按工作的付出多少。不同学科教育社会价值,也造成了教师之间的等级差异。主要学科语、数、外教师,无论是校内校外,相对地位就比较高。班主任和普通教师相比,班主任说话更有份量,而普通教师又比学校辅助人员更有地位。此外,职称构成另外一种等级制度。
学校内的等级,实际上造成很多最累、最乏味、最徒劳无益的任务,被派给一些低层级的教师、或教辅人员的现象。因为学校内部“社会层级”的存在,成为一些教师提早职业倦怠,缺乏创新力,协调合作精神不足,不能主动发挥自己的教学领导力的原因。
理论上,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种教育自觉,即努力让自己更“职业化”,更具专业性,让人们承认自己工作的特异性和价值。但是,从当前教师的绩效评价、职称评估等来看,并没有真正认可不同学科、职位的独特价值。教育教学中隐形的影响、行为对于学校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来说无法量化,实际上不得不用工作的“可见性”来衡量,如学生学业成绩、课时、科研论文、公开课等。但教育是系统、复杂的工程,每一个人都在其中奉献着自己的独特价值。学校与其他组织相比,更需要合作互动,相互协商。
相对而言,越是薄弱学校,内部的等级地位越明显,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越少,更缺乏相互的正向激发。
02
学生中的等级
学生中,也存在等级。按成绩划分出绩优学生、中等生、学困学生;按家庭经济地位划分来自处于经济不利地位家庭学生、中产阶层家庭学生…按领导力划分班干部、普通学生…学校除了按学业成绩筛选出不同学生群体,还有一些潜在的规则,如积极参与活动的、沉默羞怯的、焦虑抑郁的…学生实际上对教师或学校的不公正非常敏感——尤其以分数评价学生是否优秀、薄弱,就让很多学生在校经历苍白无物、缺少他人尊重。
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相比,并不是学业平均分差距大,两者之间最大的差距,体现在学校生活的质量上。
每一个学生,必然都有潜在的优势智能,都可以发现和培养的兴趣特长,但是往往因为学校课程单一,学生经历太少,课外活动匮乏,单一的评价标准筛选学生,让学校成为少数学生闪亮登场展示成功的舞台。
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从学校获得学习的快乐、友谊与温暖、积极正向的反馈,他的学校生活质量是精致,丰富的,学校会是未来人生中时时让他回望留恋的地方。这就更需要以形式多样、具选择性、支持多元智能发展的校本课程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获得掌声,以多元评价来弱化对学生“制度化”等级评估。
越是薄弱学校,学生越孤独、越缺乏自信,越有可能以师生冲突、打斗、早恋、小团伙来形式寻求解决价值感的缺乏。
03
对于薄弱学校而言,开发校本课程,则是一次弱化学校中等级的过程。让教师辈分、资历、学科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服务中弱化,更强化教师之间的“协调”、“合作”。在实施过程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体验,展示发现自我的机会。
举例:案例来自一所我正负责指导的学校。
一所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科技见长、多元发展、具人文底蕴、有责任担当与合作精神的少年”。 那么这所学校的育人目标,除了通过学科要求的素养外,还需要通过校本课程来落实。
经过研讨,校本课程目标的是公平公正的给予每一个孩子学习体验的机会,充分发展人文情怀、审美能力、良好的运动习惯、合作服务社会的意识等,具体细化成10个“百分百”目标,即,
1.百分百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做知理乐群少年;(评价方式:平时的行为表现+口头测试——校本教材开发)
2.百分百学生掌握有一项科技或劳技社团体验,养成较强的动手能力;(科技、劳技教师思考如何开发1-5年级、6-8年级的相关拓展课程或社团)
3.百分百学生学过一门乐器,成为有音乐欣赏能力的少年;鼓励部分学生将此发展为一项兴趣特长,接受教练式学习5年(音乐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并主动寻找校外资源)
4.百分百学生学会基本美术,成为有基本美学欣赏能力的少年; (特长学生同上)
5.百分百学生学过一门棋类,成为有思考懂进退的少年; (特长学生同上)
6.百分百学生背诵100首古诗词,成为有传统文化赏析能力的少年;
7.百分百学生写得一笔好字,成为有较高书法鉴赏能力的少年;
8.百分百学生有一项体育爱好,增强体质,成为有定期运动习惯的少年;(特长学生同上)
9.百分百学生在9年时间里完成100本经典书籍阅读,成为有较高阅读品味的少年;
10.百分百学生有一次服务社区(会)经历,养成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意识。
对学生的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是记录、作品收集、学生自评与互评、表演等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一月一节日,让所有学生有充分展示的舞台。
最后,除了教育局发放的毕业证书,还将发放学校的”课程护照“,让1-9年所有孩子的学习经历,都体现在课程护照上。
以上“十个百分百”校本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课程开发力量。我们成立了六个项目小组,分别是体育(棋类)课程、艺术审美课程、经典阅读指导等来研讨如何”招兵买马“落实师资,开发出多少必修的选修课程。师资,不仅包括全校教师,也包括图书馆管理员、校医,甚至财务、门卫,食堂服务人员等。
我们的努力方向是,让每一个学校员工,都有尊严地工作着,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都有专业地位。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小学科如音乐、美术、历史、地理、思品等教师、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等都找到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都有奉献自己价值的机会,都能担当教育的“独特性”。
04
学校,说到底是提供一种教育服务。学校与学生,本来是服务者与客户的关系。但义务阶段教育是具有强迫性的,家长和学生都是“被俘获的使用者”,接受着或好或坏的但肯定是单调乏味的应试教育服务。“顾客是上帝”,但在教育中,学校服务的对象虽然是学生,但评价教师的却是家长,和上级主管部门。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有可能改变以上情况,充分发挥教师潜在的能力,也弱化教师之间的等级,让所有人都成为课程的建设者,也成为最宽容、理性的评价者,也能打破教师等级区隔成为相互欣赏、相互激发的合作伙伴。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教师、家长,还应该有学生自评、互评。
结语
校本课程,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活得有尊严、有价值。
任何一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尊重!
*这是原创文章,引用转发请注明出处。争取每天更新。涉及的内容根据工作需要、兴趣爱好、情绪情感而定。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用,欢迎点赞、转发、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