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读读写写。
记得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写的作文时常被做为范文在语文课上朗读,当时的自己颇为沾沾自喜。
后来,就很少了。因为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只擅长写一些抒情的单一文体。
再往后,连一些自己以为擅长的也得不了高分了。看到议论文更是头疼到文思枯竭。
究其原因,就是阅读面太狭窄,高质量的书读的太少,不会读书,喜欢看那些不动脑筋,读起来不费劲的小说或散文。读完就读完了,两天后就不记得自己看过了什么。
初中的语文老师还特意给我的作文留了一段评语“建议可以多看一些历史类、时评类的书籍,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下意识的有找过一两本书,但是没有能坚持。
始终没有正视问题,主要原因当然是“懒”。当然,也确实找不到合适的阅读方法。
近几年,慢慢的尝试去阅读更多不同种类的、经典的书籍,虽然大部分时间还是停留在阅读舒适区,却也受益良多。
去年,集中看了几本关于如何阅读的书籍,深受启发。在实践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一些阅读习惯,发现一些理念、方式、方法确实很有实操价值,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何养成阅读习惯?
现代人,包括我自己,每天离不开的是手机。外界的吸引力太大,碎片化信息太多,自然不能专注在阅读上。
整天说没时间,但就是有那么多时间淘宝、打游戏、看泡沫偶像剧……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懒惰。
碎片式阅读是不系统的,一个人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思维,长期进行碎片式阅读,会丧失整体思维能力。
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体系一定是通过阅读大量有质量的好书,同时消化吸收后,才能慢慢培养的。
所以培养阅读习惯,宜早不宜迟。
早期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固然很重要,后期刻意训练和自我要求也一样可以。
PPT大神秋叶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买很多很多书,放在家里任意一个可以拿到的角落,出差旅途带上书,床头放着书,不断添置书。
另外推荐《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里面提到了非常有意思的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
书里的主人公在初始养成阅读习惯阶段被要求在100天读完33本书。
1.从挑10本有兴趣的,任何题材的,吸引你的书开始读。培养读书习惯的最初阶段以能感受到乐趣最重要。
2.每天要大声和自己说三遍“我今天要读书”这句话。
3.坚持写读书日记,比简单地记录一下书的名字及所读的页数,简略心得。
4。严格遵守早晚各读书1个小时,上下班路上各读书30分钟。
5.每天利用开始工作前的时间和午餐时间读5—10分钟的名言录。
6.做到平均1周读2本书。
以上,要做到,还是很有难度的。
如果单单阅读只是为了兴趣,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阅读数量和时间,能坚持即可。
如果希望养成读书习惯后,实现自我成长。那就远远不够了。
书里主人公后来还被要求1年时间,读100本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书籍。听起来像天文数字吧。但事实上,很多名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数量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书里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也被很多人引用过:
“你知道红皇后效应(Red Queen Effect)吗?若沿逆行的滚梯往上走,即便是跑步前进,如果速度不够快,结果还是停在原地。红皇后效应就是指这个现象。要想离开相差无几的竞争环境,仅仅不停歇地奔跑是不够的,还需要付出两倍以上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我们经常发现读完一本书,不知道在读什么。再过几天,再回忆,脑子里甚至一片空白。我看的书又杂又多,事实上真的吸收到的却很少。前段时间看了很多人推荐的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完后发现自己真的以前不会阅读。想通过阅读来自我成长确实是有技巧的。以下很多分享的内容都归纳总结于这本书。
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不同的书阅读方式、理解方法是不一样的。
简单的说的书籍可以分类为两种:
虚构作品(小说、戏剧、史诗、抒情诗……)/论说性书籍(主要目的是传递知识)
阅读的四个层次:
在这本书里面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体阅读
基础阅读是指掌握词义认知能力的阅读。略过不谈。
重点来看一下后面几个层次,我觉得颇为有用。
检视阅读
分为简略的阅读和粗浅的阅读。
简略的阅读主要用来第一看书值不值得读,第二抓取一些有用的观点和目标。
主要看的就是书名、序言、目录、摘要说明。然后进行跳跃式阅读。最后看后记。
有多少人和从前的我一样,看书不看目录的?后来我才发现通过目录可以快速建立起整个书的架构,帮助概括性理解。真的很有必要。这里的难点就是要集中注意力,不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
粗浅的阅读其实并不粗浅,规则只有一个: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索。这对读难理解的书很有帮助。因为我们往往会被一个章节打倒然后不断纠缠,就容易中途放弃。
检视阅读就特别适用于论说性书籍。
分析阅读
知道自己的阅读目标正如培根总结的那样——“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检视阅读可以帮我们判断一本书究竟浅尝辄止即可,还是需要认真咀嚼。
而分析阅读就是要细嚼慢咽一本书。
分析阅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会分类,能简短的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或者要解决什么问题。
除了要能区分是虚构作品还是论说性书籍外,还要能区分虚构作品究竟是属于小说、戏剧、散文还是抒情诗,因为不同的文体写作上都会有差异。诗歌以表达个人情绪为主,戏剧以行动和说话来叙述剧情,小说却经常现身说法。
第二阶段:可以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不仅能抓住作者的主要意图,还知道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的。
第三阶段:批评式阅读,学会评论一本书的好坏。
不过不要去批评一本虚拟作品,虚拟作品不该被反对或赞成,而是喜欢或者不喜欢。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应该是所有阅读方式的最高进阶版本。真正想通过读书来获得个人成长或者想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离不开这种阅读方式。
有点类似我们写论文,圈定了一个题目,然后围绕这个题目,去找很多相关文献的阅读。
主题阅读的两个阶段:
一、确定自己想要学习的领域:
针对研究的主题,写一个大纲。
对照大纲,去找大量相关的书目。
二、阅读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找到相关章节,结合自己的思维体系进行理解。
发现观点不一致的或者颠覆自己思维的进行调整或修改。
在一个领域本身就有经验或者积累的话,通过这种阅读方式成长是惊人的。
在《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里,书里主人公为了能快速成为销售领域的专家,就制定了1年读100本与业务有关的书的任务:
1.每个月买10本业务领域里的经典读物。
2.一周读两本。
3.在必须知晓的部分下边画横线做标记,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
4.重要的内容要抄录或录音,利用上下班时间,反复读或听,慢慢消化吸收成自己的东西。
5.每个周末写当周所读两本书的评论。
T型读书法和H型读书法:
我们经常在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因为从这本书获取的知识或者激发的兴趣,往往会想到下一本要读的书时候是什么。一本书一定会唤来另一本书。
如果这个主题的书是自己喜欢的,就一定会再寻找和这个主题相同或相似的书。这就是T型读书法。
读书读到一定深度自然而然会产生新的想法,而后就过渡到别的领域或书籍里去,从而形成另一个T字,最终经过在头脑里的整合,当两个T字连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H,这便是H型读书法。
无数个T和无数个H连接在一起,那会是什么样的境界?
阅读一本书,无论是论述性还是虚构性都要提出的四个主要问题:
1.这本书在谈什么?
2.作者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真实)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与自己的关系?如果还启发了自己,就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阅读速度的快慢:
我阅读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基本上500页左右小说类的书2-3个小时就能看完。
同样长度论说类的书3-4个小时。
特别难啃的,就不好说了。有过看物理学方面的书,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星期的。
而且我不喜欢跳读。通常我拿起一本书。一定会很强迫症的把书看完为止。不然我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其实这种方式不太可取。一本非经典的快餐类的书,如果检视阅读后,发现没必要看下去,就应该果断舍弃。浪费时间是最可耻的。
至于速度快慢,大可不必纠结。毕竟每个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一样。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出了一条原则:
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虽然简单粗暴,但是我觉得很有道理。
如何选书:
选书尽可能选经典书籍。且不要一直停留在阅读舒适区。
今年我的计划也是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名著,各个学科的鼻祖书。
当然如果只是想消遣打发时间,请无视。
畅销榜上那些快餐类的,鸡汤类的,其实近一年我看了很多。因为畅销嘛。但事实上,能对自己有所帮助的很少。只是图看的时候轻松快乐罢了。
所以确认自己为什么要买,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想要学习什么知识,目标明确一点就不会被各种畅销和有趣的书名牵着走,然后买回来一堆根本没有用的书。
然后多看看豆瓣的评分,但千万不要只是因为评分高就认定其内容很好,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还可以先用电子版进行部分试读。 或者看一些目录简介和试读,会好很多。
阅读真的能改变人生嘛:
如果我说我相信能,有人会觉得好笑吗?
但我真的这么认为的。
虽然一味地读书并不能使人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但懂的自己为什么读书,自己想通过读书改变什么。就一定可以改变想要改变的。
有句话说的好“没钱就读书,有钱就旅行。”
读书和旅行一样,能帮助人打开眼界,提升心性。至少,不会每日纠结在一些无聊的人事上。你会发现世界那么大,有趣的事情那么多,物欲横流的东西对你不再有吸引力。也会发现世界那么大,过的不容易的却又积极向上的人那么多,眼前那些破事还有什么可以烦恼的?
更不用说那些可以通过大量主题阅读和思考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框架和知识结构的人。阅读对于他们而言,简直就是打开事业和人际金字塔大门的钥匙。
关于阅读的话题有好多,以上笼统概况了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知识点。下篇则会着重介绍一下阅读后如何输出,如何做好阅读笔记。
敬请期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