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你爷当年从洛阳下乡到咱村,到你这一代,得进城去”。在父亲看来,这句话就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今年27岁,且算是定居在了洛阳这个城市。
在我的印象中,家乡,让人怀念而抱憾,曾经的一草一木、一土一水,如同沈从文、黄永玉叔侄生活过的凤凰古城,我对家乡充满深切的爱,但我喜欢的那种气息再也回不来了。二十多年前,村里的人穷,但种起庄稼来,都热火朝天,家乡显得富有生机。而如今,村里依然穷,更显萧索破败,几乎家家大门禁闭,门可罗雀,体力好的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是憔悴的老人以及脏兮兮的小孩。面对这样的场景,心中不免感慨今不如昔,但实在又无能为力。
贫穷、辛苦,是父母的生活写照,因此他们迫切的希望我能够通过上学来改变命运,逃离农村进城去,不再过他们这样的生活。
对于我而言,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都是一种被动。高中去平顶山市复读是因为叔叔家刚好在那,我希望到那后获得更优秀的教育;大学去郑州是随其自然的一种高考志愿申请;毕业后去苏州是对未来工作生活迷茫后的押宝选择;回洛阳多半是对人生的妥协后的结果。
上大学的阶段,每逢假期,我更愿意回老家,而不是留在城市打工赚钱。尽管回到家我要忍受母亲没完没了的唠叨和吆喝、忍受烈日的暴晒和没有同龄(村里除了我都没上大学,外出打工了)交流的孤独、忍受干农活消耗体力的煎熬,但是我对农村的生活没有排斥。与其说我讨厌城市的喧嚣,不如说我骨子里就喜欢农村安逸的生活。时至今日,我对城市并没有多少好感。
也许,等我年老了,我要逃离城市回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