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啊。礼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悲哀。”
“礼 ”难道就是讲排场,铺张浪费,搞形式主义吗?“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通过丧礼的比喻,认为礼不只是在于形式,而更在于内心的感受。
有时候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人需要有“礼”这个东西,它使我们收到极大束缚,还要做很多事情来维护礼仪,这不是增加社会的成本吗?
林放是鲁国一位官员,在论语中只出现了两次,每次都和礼有关,孔子听到林放问这个问题,大为感慨,想一想如果你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说:“嗯,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应该算是很高的赞扬了。话说为什么孔老师会如此高兴呢?我想是因为孔子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人们的大问题。这比每日都回答一些琐碎的事情,回答这样的问题,意义重大。
就好比,每天我都要想今天该吃什么?该如何处理公司的事情?是开车还是骑车去公司?要不要洗个澡这类的问题,还不如每天想一些“大事情”,比如“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果看到此段的读者,不妨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看看会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我们可以从日常的琐事中跳脱出来,去关心一些大的问题,也许你思考问题的方式会有所转变,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快乐。譬如孔子最喜欢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很穷,穷到每天吃不饱肚子,睡在偏僻的街角,但这也不妨碍他内心是快乐的。
孔子这一章说礼的事情,为什么要谈到丧葬之礼呢?其实这也和当时的一些风俗有关。孔子那个年代,用人陪葬是极为普通的,孔子也是史上最早反对用人陪葬的人。这件事非常残忍,这与礼仪来说是非常奢侈的,孔子认为,礼的本质不在于奢侈,而在于内心。
我想到《大秦帝国》第一部里,秦孝公时代的商鞅变法,其中一条就是禁止陪葬。有些是被逼迫去陪葬的,有些则是自愿去陪葬的,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对人的极大浪费,孔子认为,我们应该从心里对死者感到悲伤,而不是在表面上用多奢侈的仪式。
礼之本,其实就是那些最接近我们本心的东西。他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我们的世界,让我们不被那些僵硬、残忍、麻木不仁的事情带偏,让我们回到柔软、感知、爱的层面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