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马东在十三邀里面的采访,里面有一个观点让我耳目一新,转述如下:世界上大概只有5%的人渴望知识,追求进步,大部分人只是活着。每个时代其实没有太多不同,如今只是由于媒体的迅速发展,识字率大大提升,另外95%的人让你也看到了。
诶,这个观点倒挺有意思的。许知远一看就属于那5%的人,他对于过去年代的文明向往昭然若揭,认为当下太过于追求表面的流行。不过他自己也承认——无论我活在哪个时代,都属于“愤怒”的那一个。
生活中,也总有那么一溜人追求“意义”——想探索活着为了什么,努力又为了什么。在大多数人接受的事情上,他们还希望深究下去,不搞明白决不罢休。他们有一个自己的乌托邦国,不一定可以到达彼岸,但那种光芒却在彼岸闪着绿光。可是,他们又无法完全抽离当下的生活环境,有太多的事情想不通透,所以自我折磨。
北大硕士去当外卖员,我表示理解。大家也说的对,相比于其他的外卖员,他并不是没有选择。但人就是这样子的,当你得到了一件东西之后,你开始渴望得到更多。被北大的圈子圈住了,日子并没有如同在学校时想象那样子展开,发现与别人的差距逐渐拉开,这还不算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自己开始陷入到某种精神纠缠之中,想要从痛苦中提炼些什么出来,却发现自己越陷越深。
在这种境况下,你要么认了,把头低下,要么倔强地昂起头颅,闯出一条路来。去当外卖员,不见得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因为你不应该逃离你的职业生涯主线,但通过这种肉体的折磨,对于想明白一些问题,却十分有效。
在我的身边,我发现大部分人开始认了,从体重上就可见端倪。我并不批判这样的生活选择,这样的人也许活得更开心和幸福。老婆孩子热炕头,这跟我多年以前觉得一家人待在一起看泡沫剧很幸福一个道理。生活的幸福感是什么?刷抖音比看哈姆雷特更加高级吗?这本来就是每个人选择生活的权利。
可是,对我来讲,我还是希望有那么一片净土,可以安置我的不安和焦虑,得到精神上的陶冶。我属于少数派,并不那么纯粹,但我知道,这条路没有回头了。如果有一天我认了,那么我离死亡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