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好坏有谁来说,评奖的标准有谁来定?
眼下各种比赛评奖层出不穷,学生和老师,因为各种原因疲于应付。
老师大多是不得已,没有奖项就评不了职称,各种比赛,其实比到最后是比什么?
参加过的老师学生都知道,各种资料表格,制作类的比赛还好,如果是创业创意类的,与其说是在比赛倒不如说是在比做材料。
当然真实的有含量的比赛,大家都欢迎,可是很多比赛其实是在折腾人。纯粹是为了奖状而比赛,比赛过后就束之高阁,丢进仓库甚至垃圾箱。
创新类的更不必提了,真正创业的几乎没有时间去比赛,即使去了获奖希望也不大。因为没有新意,没有科技含量。要想获奖就要包装,各种材料包装。
获得大奖的,你一看真是高大上,专利,荣誉一大堆,各种政府合作,各种巨大的营业额。令人咋舌。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十个获奖的真正能落地的不超过三个。落地的基本上比赛前就已经落地很久了,剩余的是来一次游的。
参与的人除了一纸奖状,什么都没了。他们只是看起来很美,永远停留在网站上,硬盘里,奖状上。这就是最终的结局。
如果说到社会效益,除了招生宣传外,其他真心没有创造社会价值。
就拿教师比赛来说,大家都是为了比赛而比赛,所有的教师比赛,从通知发布,标准制定,流程实施,评审,所有的环节里,都没有学生这个教育最大的主体的参与。
老师是在教育部门主导下,关起门来自己玩。
没有学生参与,没有企业参与,只是几个专家决定了一切,缺乏广大教师的参与评审,这样评出的结果究竟有多大的客观性和示范作用,我想只有鬼知道。
比赛比出来的都是包装的实力,严格说是灌水的实力。
我们欢迎公证的客观的比赛,但现在似乎还没有发现这样的比赛有多少?
模范应该是有用人单位和学生社会选出来的,其他人都没有资格,如果硬要去选,结果只能大家笑一笑就好,当不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