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菜市场,在我头脑中最好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家楼下的二建市场,因为在第二建筑公司附近,因而得名。它比较官方的名称叫“就业一条街”,其实就是与主街平行东西走向的一条小街,全长大约有三百米。它的缘起基本已无从考证,我猜想与街南侧这个小镇最早的居民区有很大关系,有买有卖,方便你我,市场自然就形成了吧。
菜市场嘛,我认为就是要满足家庭日常三餐之所需,如果以这个标准来看,这条小街无疑是胜任的。早些时候,各摊位自己解决遮风挡雨问题,也就形成了不同风格、样式、材料、规模的“临时建筑”,大概四五年前,管理方统一了这些临时建筑,建起了两排简易档口,而且在两排档口之间,也就是顾客的头顶也做了遮风雨的棚子,雨雪天气的买菜体验瞬间提升。
市场中的摊位,从蔬菜到水果,从猪牛羊肉到河鱼海鲜,从面食到糕点,从米面油到调料,从火锅材料到烧烤材料,从咸菜到熟食,再到现炒家常菜,从麻辣串到炸串,再到烤串,食材从原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完全满足平常人家从三餐到家宴几乎所有需求。
市场中的商贩分三种,第一种就是档口中的各摊位,他们占绝大多数,也是这市场的主角,他们几乎天天营业,除春节之外极少休息,每天营业在10个小时左右。有一个人一个铺位一直坚守的;也有夫妻二人一前一后配合的;有改了方向没有起色坚持不住离开的;也有供不应求兑下隔壁扩大铺面并增加人手的。每位老板也是各有特点,有些从不主动张口吆喝,你问,他就告诉你,不说好,也不说不好,你买,他就卖,你不买,他也不多说一句;有些就很热情,总会吆喝着路过的人在档口前站上几秒钟,很少见他嘴有闲下来的时候;有些从不和顾客套近乎,那怕你天天买他的商品,他也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有些记忆力就很强,隔三五个月你再去,他依然会记得你上次在这买过什么,当时什么价钱,你买了多少,而且还基本能猜对你是干什么的,很神奇吧?当然因为都是这小镇上的居民,时间长了彼此至少会混个脸熟,所以商家对熟客打个折扣和抹个零头也会是很常见的。
时间长了,我发现老板们打发空闲的方式有些还是比较有特点的,在手机还不那么智能的时候,彼此间的闲聊是最主要的方式,谈资也不一而足,当然也有年纪大些和大家聊不到一起就直接弄台电视来看,也有年青些的带个便携式DVD播放机来看。现在手机成了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不过电视还在发挥着作用。也有和大家不太一样的,有个大哥没事时在练毛笔字,跟着手机,看一眼、写一字,我没有刻意地观察过他,怕是打扰了他的专心,当然更没在他那买过东西,以至现在我只记得他练字,却不记得他是卖什么的了,已经有一段时间没看到他了,不知是“不务正业”把生意给耽误了,还是不再坚持练字了。还有位卖菜大哥兴趣是养鸟,几个鸟笼挂在摊位的棚顶,我知道有个八哥,其它不认识,但很漂亮,空闲时大哥就照顾照顾它们,菜市场中偶尔响起的鸟叫总会让人感觉不太搭调,但细想之下还是很佩服这位大哥的情趣爱好。
商贩中的第二种是在档口东西两端自己临时支遮阳帐篷的,他们主要是春夏秋三季在此卖些时令的蔬菜、水果、干果等,规模比起固定摊位也不差,但他们会更辛苦一些,一般是早起赶早市,早市快散时转战到这里,晚上还需要收拾摊位,他们就算是市场中的配角吧。
第三种确切地说不应该叫商贩,因为他们就是小镇周边的农户,商品是自家菜园子里的水果、蔬菜。他们也是很有特点的,一块塑料布或一个平铺在地上的袋子就可以摆下全部商品,至多是一辆手推的三轮车。商品少则三五样,多则七八种,量都不大,品相也参差不齐,但价格却不一定会低于档口,因为此类商家主打的就是“纯天然”,你只要从他们面前走过,一定会听到“自家产的,不洒农药、不上化肥,吃着放心”等招牌式的广告词。如果你看上了哪样,他们一定会说:“你都拿着,给你便宜!”而且这一类商家的特点是越晚越着急卖,时常会卖你一样菜搭给你另一样,或将剩下的都送给你,虽然量不多,但真的是白送。这部分农户从春天刚开始时的各种野菜,到家常蔬菜,再到房前屋后树上的枣、苹果、南果梨、樱桃等等,总能让人感觉出自然的气息和家的味道。这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位老爷爷,是的,我都得叫老爷爷,从外表和面相上看,至少得有80岁以上,走路已经很慢了,说话也不太清楚,卖的东西也是最平常的,量也较小,不过买的人不多,我从来都没买过,总有种老爷子说倒就倒的感觉,很替他担心,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再看到他。
原来街两端均是可以摆摊的,固定的档口在街的中部,去年开始东侧有管理部门清理了,有一部分移到了西侧,也有一些不方便的就不在这里做生意了。
此市场的顾客中你会遇到住在这个小镇上各个位置的人,虽然除了这个市场,小镇上可以称得上市场的还有四、五处,也许大家都和我一样认为这里是最热闹的吧。
日复一日,新老交替,市场中的人们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你会看到腰已不那么直,头发已渐白的阿姨依然在档口中精心打理着货品;也会看到小朋友从咿呀学语到在档口中戴着红领巾写作业;也会留意到假期时档口中很青春的面孔不太熟练地帮着忙;当然也有接替长辈的后代把生意做得更有起色的......大家都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也许不会挣太多钱,但却很可能支撑着一个家。
这里是最普通北方小镇最具代表性的菜市场,最有生活的气息,最具烟火气。它可以满足你一顿温馨的晚餐,也可是一次丰盛的家宴,也许没那么高端,但是最朴实的。它不会出现在电视台的镜头中或是媒体的头条,但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它也许没能给税收做多大贡献,但却是人们实实在在的菜篮子。
这里有着最平凡的场景,最平凡的人,做着最平凡的事情,过着最平凡的生活。
这就是我家楼下的二建市场,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