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校之旅,这是我所喜欢的。因为走进教育现场,用眼睛观察学校文化,用耳朵聆听师生故事,用心灵感受人文精神,你会发现其中或令人欣喜的教育亮点,或令人警醒的教育痛点,由此,麻木、迟钝的大脑得以适度刺激,重新找回那种教育创造的激情和智慧。
昨日,协同友人匡子应邀走进温州鞋都一小,与黄又绿校长对话,发现城郊公办学校的另一面图景。
鞋都一小,地处温州“中国鞋都工业区”,是温州西部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班级数24个,学生数900多人,教师50多名,学生百分之八十是新居民子女。黄校原是温州瓦市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主动请缨到薄弱学校工作。
鞋都一小前身是屿头小学,然后是双屿二小,学校虽然办学70多年历史,但文化积累几乎是空白。教师、校长流动频繁,曾经的七年有五任校长。然者,这所学校仍然有其办学优势。学校依山傍水,屿头山北侧,瓯江西侧。学校周边知名鞋企众多,或可作为研学基地,或有资助资金。学校最大优势的是青年教师比例较高,工作热情主动,富有活力。黄校言谈间,对于学校教师团队赞许有加。履职虽半年,但她成就感满满。这是一所处于上升发展期的学校,因为学校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不禁想起友人在策划中国教育教育创新第五届论坛的主题是“人呀,人”。当人找不到了,或者人虽在,但精神不复存,办学也就岌岌可危了。
鞋都一小以沙力为首的青年教师团队,善于捣腾,信息技术一流,喜欢带领孩子们制作微电影。我观赏过《屿头山的宝藏》《OH!我的理想》等2部微电影,虽然制作尚稚嫩,但新居民孩子作为编剧、导演、演员、摄像师、剪辑师等不同角色参与体验、创作、劳动,非常了不起。《屿头山的宝藏》先后获得几个大奖。学校已经开展两届微电影节活动,班班参与微电影创作,体现了该教育项目的普及性和师生的高度认同感。黄校长发现这个优势,引领教师从获奖思维,转型成惠及更多孩子成长的教育项目。她说,她为学校添置滑滑梯之后,孩子们蜂拥而至,人满为患,教师们担心安全隐患。于是,她鼓励教师拍摄5分钟滑滑梯安全游戏专题微电影,各班组织孩子们观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类似的教育微电影,还有学科辅导微课、爱阅读文明借书微电影等等,成为鞋都一小独特的教育载体。楼顶大棚种植园、天文望远镜、微格教室、创客教室、爱阅读书吧、鞋文化教室……行走鞋都一小,发现其硬件设施其实不赖,拓展课程大有可为。鞋文化课程、鞋都名企游学课程、工匠精神课程、千里行梦想课程、天文课程……该校其实已经或将有许多好玩的课程项目。
黄校长履新半年,除了重视学校教育教学常规之外,主要精力花在进课堂听课,以及教师谈心等方面。她说,跟城区品牌学校比较,城郊结合部学校来访和检查少,可以相对宁静地办学。她像苏霍姆林斯基似的,不停地走进课堂,了解班级学生课堂状态和教师教学风格,目前,对于学校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情况有了基本了解。
谈及学校文化,她颇为感叹,70多年办学历史,但学校文化积淀太少了。除了,十多年前,学校有一本《双屿二小校园识别系统》。关于该校的学校文化策划和课程系统构建,我建议从鞋文化入手,再延伸到相关课程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在学校某一面墙上看到的“一训三风”等系列标语。遗憾的是,那个“下”字也掉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给一双合脚的鞋,我便能走遍大地。”……或文言,或白话,一流的核心理念,不仅适宜文化学的阐释,更蕴含教育学的意义。这句话,不仅对于教师、家长而言,更需要的是儿童视角,能够让孩子们理解、接纳和喜欢。
从核心理念出发,学校LOGL、吉祥物和校园空间改造,乃至课程命名与践行,都能够自圆其说,拥有自恰的教育逻辑。命名是一件神圣与慎重之事,它体现学校管理团队文化策划力和教师团队的教育理解力。想起了某一年新教育全国年会的那句话:文化为学校立魂。
祝福与期待鞋都一小2019年迈开大步,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