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商业社会中,有这样三种角色:获取者、付出者和互利者。
获取者总是在精密地计算成本和收益之后,才会付出实际行动,以求从对方身上获得更高的回报。而付出者不太在乎自己能获得什么,更多是考虑被帮助的对象所获得的收益是否高于自己的付出,如果是他们就很乐意奉献自己。
而大多数人可能最后都成为了互利者,在这个分工逐渐精细化的世界中,互相帮助,有付出也期待回报。
但本书作者在长期的调查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很多公司的销售人员里,付出者的业绩往往是最差的,要比获取者平均15%-20%,因为他们总是要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去回应别人的请求,而且出于对客户的考虑,也不会发自内心地想要推销自己家产品。但与此同时,销售业绩最好的一部分人,也是同样的这类付出者,他们要比平均水平高出50%以上。
付出者占据了成功阶梯的底端和顶端。
不过,如果总是一味地无私付出,那付出者很容易就感到筋疲力尽进而对当前的事情逐渐厌倦直到放弃。就像很多去山区或贫困地区支教的老师,在1年之后有绝大部分人都逃离了那个地方甚至一辈子都不再从事教育事业。因为她们感受不到自己的行为究竟对被帮助者带来了怎样实际的变化,学生们的成长和蜕变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等孩子们日后长大成人回忆起这段受教育的经历对他们帮助有多么大的时候,这些老师已经无法取得联系了。
所以研究者认为:愿意付出且带有一定自利性的付出者,相比于无私付出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他们甚至要比那些获取者和互利者表现得更为坚韧。
有趣的是,一项调查显示:同样作为付出者,男性在一份新工作的起薪上要比女性高出10%左右。这个结果并不是因为公司存在性别歧视,而是在薪资谈判过程中,男性更勇于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女性由于担心提出要求会损害社会对她们“温柔、体贴”的期望形象,大部分都选择了妥协。
但换个方式,当他们都为别人去争取利益的时候,男女双方的差异就被抹平了。因为这个时候他们想的是要极力争取他们背后依靠于他们的团队或是家庭的福利,女性不必再担忧舆论会对她们的期待,这不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而是作为付出者更多在关心他人的利益。
所以,如果你也曾经是一个过于无私的付出者,在争取自身利益的时候不妨换个视角,把自己的利益和团队、和家庭捆绑在一起,想想你的谈判还影响着小伙伴们的收益和家庭的幸福,你就会变得更加勇敢和积极。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许采取“获取者”的心态、用零和博弈的方式会让你在工作生活中短暂地成功,但这种损人利益的结果终究不会长久。反而是用“付出者”的心态、找到正确的能让自己持久坚韧的方式去为人处事,才能将蛋糕做得更大并且最后分得更多。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