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第二小学 杨磊
教师是保证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力量的主体,是教学改革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因素。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办好教师发展学校,使教师教育上一个新台阶,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六年规划特制定本年度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平桥区第二小学肇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坐落于现在的信阳市平桥区平西路中段。冰河初开敢于乘风破浪,筚路蓝缕不畏前路漫漫。随着城市的日新月异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逐年攀升,如今的平桥区第二小学已经拥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679人,教职工225名。在这里,学生如鹰展翅上腾,教师似光辉耀楚城。
为实现“有质量的教育”,信阳市平桥区第二小学围绕区教体局提出的“两抓两争”总体目标,以“办好让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以“由知识素养转向能力素养”为核心理念,以“进来一个稚气幼童,送出一个志气少年”为培养目标,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推动教育创新。 尤其是“杨磊名师工作室”建立以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带领下,我校充分发挥工作室区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多次到肖王、肖店、五里镇等送教下乡帮教助学。培养学生特长,挖掘学生多元潜能,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各类特长班深受家长、学生的喜爱,师生们多次在“会展中心”、“世纪广场教育专场”等的精彩表现让二小的特长教育尽展风采;学校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涌现出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六十多人,科研成果显著,2015年4月两项省级“十一五现代教育”课题顺利结题。
二、发展优势
1、班子成员敢想、敢做、勇担当。学校有一个和谐合作、敢于担当、善于管理、业务精良、有强烈的改革愿望、特别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干部队伍。
2、家校良性互动管理,再铸辉煌前程。学校构建以“分校式年级组管理”为主、“年级组家委会协助管理”为辅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管理系统,家校合力,双管齐下,教育教学管理便捷又高效;以传统文化做引领,以制度约束作保障,形成了“博爱,和谐,拼搏,创新”的二小精神;学校管理科学规范、日臻成熟,学校发展频现辉煌,体育、德育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表彰,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荣膺信阳市名校称号;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为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3、名师培训,卓有成效。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依据梯级名师培养工程,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培养体系,涌现出一批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学校现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十多人,区级骨干教师六十多人。
4、经典一日三读,以文化人。国学进课堂,师生共成长。学校依托传统文化,让国学走进校园,独创“早读、午诵、晚吟”一日三读中华经典的学习模式,培养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文化之。经过两年多的坚持,已陆续读完《大学》、《论语》、《千字文》、《治家格言》等经典书籍,全校师生知礼、懂礼、明礼、行礼,校园和谐,风景靓丽。2014年学校被国家教育学会命名为“传统文化项目学校”。
5、深度备课,精准教学,课堂改革入佳境。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已然形成二小特色。学校推出“深度备课、精准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逐渐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老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师与生教学相长,学与习相得益彰,课堂气氛活,研讨意识浓,教育教学效果好。
6、科研兴校,硕果累累。依托名师工作室,广兴科研,组建教师科研共同体,构筑省、市、区、校四级科研体系。按照 “人人有课题,问题即课题,把教学中的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的课题观,引导教师将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痛”与“困惑”中产生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课题;以我校课堂教学为载体,结合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资源,建设校本课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硕果累累。
三、指导思想
1.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名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建立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2.鼓励每一位教师在学校的指导下自主发展,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实现科研型和智慧型的教师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坚持“教师为本”、“行动为本”和“学校为本”的三位本教师专业发展原则。“教师为本”,即尊重教师的主体精神,满足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心理需要,引导教师自主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行动为本”,即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等实践活动,以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为抓手,引导教师在不断探究和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为本”,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教师发展学校为落脚点,努力改善教育教学实践的目的,在实践中产生新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从而优化师资队伍,保证学校工作整体水平上台阶。
4.构建发展和成功的环境,为教师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5.加强不同年龄段教师梯队建设,重点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在年龄段上的延续性。
四、发展目标
(一)共性化目标
1.将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师德群体;加强学科教师群体建设,尽快形成一支以学科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优秀教师群体,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素养。
2.学校帮助搭建展示平台,使部分教师成为市、县内本学科教学与研究有影响力的教师,逐步培养和创立一支名师队伍:以从教5年以内的新教师为对象培养“新生代”骨干教师队伍;以从教5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中生代”骨干教师为重点,全力打造精心培养市级乃至市级以上的名师、学科带头人。
3.完善师资的管理机制和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促进教师终身发展的培训体系,在全校教师中初步形成主动发展的氛围。
(二)个性化目标
1.合格教师。见习期的新教师完成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转变。学校将选择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带教,根据合同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
2.成熟教师。教龄2~6年的青年教师完成合格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学校将通过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掌握高中各年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来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3.骨干教师。教龄6~12年的青年教师完成成熟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变。学校将选择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导师,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自己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被带教者成长迅速。
4、专家型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个人能完成一门自主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优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在市级层面有一定的知名度,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在同类学校处于明显优势地位。通过建设教师发展学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的,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专家型”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工作措施
1、创造条件、建章立制。制度前进一小步,管理前进一大步,制度是理论发挥技术力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保证,建立一整套旨在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终身化的机制势在必行。
(1)落实继续教育制度。依据学校实际,鼓励教师参与岗位学历进修,坚持教师自己训练自己,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2)构建教科研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参与的教科研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运作课题研究提出明确要求,用制度来保证学校教科研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3)健全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必有反思,教前教案、教后有反思。促使教师从反思中获得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形成教育的自觉性,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为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4)改进评价制度。学校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评价。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
2、促进教师自我提升
(1)建立信仰:认真加强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教育法规学习,认真领会新形势下的课程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追问教育教学本质,坚定教育教学信仰。
(2)做好个人规划:结合自身实际,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制定中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表。广读教育教学专著,积极实践,自主探究,力求更加精准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特点,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创设精准、高效课堂,逐步完善自我提升系统。
3、搭建平台
(1)优化教师素质平台
搭建三个结构,优化教师素质。①知识结构:专任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教育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②能力结构: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学科德育能力、课程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③品格结构: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和专业伦理意识,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2)班级建设平台:注重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德育管理队伍。①收集汇总资深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形成《班主任实务操作手册》,规范班主任工作常规,并以校本培训的形式向全体班主任推广,使班主任工作得以有序规范开展。②以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为契机,形成班主任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案例分析等研讨主题的系列,汇集典型案例,形成特色主题,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为建立一支后备力量充足的班主任队伍提供条件。
(3)学习与交流平台
邀请名师大家到我校讲学,聘请专家跟进指导,开设多种讲座,指导教师读书,定期举办行动研究沙龙,促进教师对话与交流,分享研究经验与成果;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畅通交流渠道,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平台;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每节课都成为高效的生态课堂;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以实践为导向,强调教学即研究,消除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的分离;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实施“六个一工程”,即要求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4)展示与分享平台
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做好学科带头人、市区级名师、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坚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大赛”活动,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平台,建设具有较强选择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公众号,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5) 考核与评估平台
①专业发展档案:建立健全教师学习评价、考核、奖惩制度,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及时记录在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主要包括: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发展规划表、学期教学计划与总结、培养协议书、培养教师的听评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青年教师汇报课教案及反思、教学班期末统考成绩、学测成绩和高考成绩、论文获奖或教学竞赛获奖、发表论文或论著、辅导学生获奖证书等。
② 考核与评估:定期组织检查青年教师教案、作业批阅、活动记录:青年教师在培养周期内,需提供完整的学期、学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步骤等内容,并附有章节的课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分学科至少组织一次校内教学竞赛活动,评选出各科骨干教师等,并给予相应奖励;学校每学期组织至少听一节新进教师汇报课;每学年对培训教师进行一次过程性考核评估,给予优秀、良好、合格等级评定,并评选出若干名优秀青年教师,授予“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晋级、晋岗等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