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个视频,地铁站,一女孩双手插兜,两手空空,同行的妈妈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女孩用脚猛踹妈妈。妈妈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在安慰女儿不要生气。去年也有几个视频,另一个孩子,地铁上,爸爸工作太累了,靠在儿子肩上,儿子为了让爸爸睡得更舒适一些,他把背挺得直直的,还用汉字和拼音写着“轻一些,让他多睡会儿,谢谢。”还有孩子,地铁上让妈妈坐着,自己站的,让妈妈靠在自己的手上睡觉。都是孩子与父母,都是地铁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我想,不懂得心疼父母、不尊重父母的孩子,大多数不是因为父母对他们很不好,而是对他们太好,被父母过度的“爱”宠坏了,他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当一个孩子被宠坏了,就会觉得父母本就应该把一切都为她做得妥妥贴贴,一旦有一点点不满意就容易出现打骂家长、随意发脾气、霸道蛮横等行为。在家里,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家长包揽一切,不用孩子动手做事,看不得孩子吃苦,付出全部给孩子创造舒适的条件;舍不得管教孩子,孩子的地位高于一切······这样无原则、没有分寸的“爱”,会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让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看不见父母的辛苦和付出,眼里只有自己。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永远的快乐、舒适,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这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父母也不可能做到让孩子一辈子不受一点点挫折。生活该有的样子是,有得到满足的快乐,也有无法实现自己愿望的痛苦、挫败,有改变不了的事情,需要学习去接受。父母不能把孩子保护地太好、宠爱过头,而是让孩子过真实的生活,这才是真正有分寸的爱。
合理的需求满足孩子,但过分的、不合理的,就不能满足,即便孩子哭闹、难过,那是他成长必经的过程:体会挫折感、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只有父母能够坚持原则,守住底线,把握好爱的界限,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达到心智上的成熟。该有的规矩必须给孩子树立好,行为不当就需要接受合理的“惩罚”、承担责任;让孩子尽量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学习各种生活技能,这才是为他的成长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