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围绕国学专业化、符合时代化、走向大众化的问题,文心苑的一些群友展开了讨论,畅谈感受,分享体会,促进了思想交流,打开了心灵之门,传递了心灵之音。群内,讨论精彩热烈;群外,心灵对话在延续。现摘编与古长珍先生的对话:
艾青:什么是国学,国学是什么,弘扬国学应该做点啥,值得思考和探讨。过一段时间,想办一个小型的国学论坛。邀请您讲讲。
古长珍:其实,我退下这六年一直在啃国学。太博大精深了!真的不敢多说呢。
艾青:您客气了。
古长珍:我查了一些资料。“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统治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法家、军事领域的兵家、医学领域的医家、还有道家、释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艾青: 国学,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学大师季羡林就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
古长珍:国粹派、行政派、学院派各说一是。但我觉的上述定义似乎全面一些。
艾青: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国学,重在知于心,践于行。
古长珍:国学浩瀚,价值不朽。真学也好,追风也罢,我辈还是要笃学之,慎思之,明辩之,融会有得,且见之于行。
艾青:听说,您对易经研究得很透。
古长珍:易经最难啃!
艾青:易经之理可讲,易经之术难讲。但易经是六经之首,百家之源,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
古长珍:买了一堆书,包括奇门遁甲。
艾青:奇门遁甲,绝学。呵呵,据说是。但我一无所知。
古长珍:我一天就觉得时间不够。要学的东西很多。呵呵,现在,要做家务了。
艾青:好的,您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