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
体会1:放松功使我心、脑清明
之前我一直对放松和冥想不愿意多花时间,不够重视。
通过学习瑜伽导引法,我充分体验到放松功法的功效。它除了体式间的有节律的放松外,还有功前和功后的“自觉功”和“放松功”,这些体验都大大地增强了我对放松的理解:
每天的瑜伽练习,是一种身体的调整、是心对身的觉察的练习,是对自己整体的放松和调整。当这段时间增加了放松和休息功后,心脑的清明增强了,纷乱减少了,整个身心更精神和透亮了、更轻松了。
体会2:呼吸的作用远大于体式的练习
另外,我对放松功的重视,源于文道老师强调的气的内养,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让我体会到均匀和平稳的呼吸、放松的呼吸是瑜伽态的关键部分,远远大于体式的练习。
体会3:“四两拨千斤”的内涵
同时,受文道老师的“四两拨千斤”的内功练法的启示,我理解到,瑜伽体式的练习,在体式中拉伸、梳理和按摩筋骨器官的同时,让心脑也随着身体的恢复,而恢复到愉悦、轻松的状态。
心脑的放松,同时也是配合身体的神经系统放松,从而使身体从疲劳中恢复(即心脑对身体的反作用)。而神经的放松、气的放松和轻盈流动,是最高效的全身机能恢复方式。
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内涵。
体会4:检验瑜伽体式效果的最高标准是……
我们平时总认为体式、及其加大力度和数量的练习,是恢复身体的最主要的方法,其实不然,按文道老师说,一味加大力度和数量的身体练习,会造成元气外耗,从而造成了相反的功效。元气外耗,会造成心力疲乏,心脑无法放松,从而无法彻底放松神经,并影响气对身体内脏和经脉的流动和养护功效。
所以瑜伽体式过程的心脑轻松和愉悦感,是检验瑜伽效果的最重要的标准。
有了这个理解,通过跟练文道老师的套路功法,我第一天就很好的体验。不自觉地想延续这种美妙的感觉。
体会5:延伸美妙体验到日常
当工作中,深呼吸增多时,我就知道这不是瑜伽态,是身体累了的信号。在工作完成后,我会伸伸懒腰,简单调整一下自己,让自己的呼吸轻松为止。
也是这样,不自觉地到下午5点左右做放松,以致中午午饭前也想做一下放松。
通过这种放松,感觉一天的“瑜伽态”变长了很多。人感到轻松、精力充沛、效率很高。
而我是不自觉地把这种“瑜伽态”带入到日常生活中。这种带入,完全是受文道老师的“四两拨千斤”的启示。因为,没有它的吸引就没有我注重放松和冥想,没有放松和冥想,就没有这么享受的瑜伽态,没有这种瑜伽态,我也不会这么痴迷,以至于把它带到日常活动中。
体会6:“瑜伽态”的觉察并及时调整
以前很忙很累,下午5点左右开始疲乏的时候,有时腰酸背痛,呼吸不轻松,总觉得使劲呼吸才能舒服,就按摩一下腰,伸伸懒腰,但不能彻底放松,又怕耽误时间,就硬着头皮继续工作一小时。
现在会及时采用合适的体位,并可以做一小段“放松功”,就可以让疲劳消除80%,再次精力充沛地进入下一段工作。虽然放松花了20分钟,但效率大大提高,总时间是一样的,而体验却大大提高。身心状况非常好,甚至到傍晚都精神很好。
这里我定义了一个“瑜伽态”的词,就是一种呼吸轻松自然、身心轻松的状态。如果工作和生活中不是这种状态,我会及时觉察到,并及时纠正。比如工作中的粗重的呼吸,就说明身体累了,或者睡觉前虽然躺下,让自己进入无意识的睡觉,但感觉浑身累,呼吸也粗重,应该觉察到这样直接睡觉不对,而是做一下放松功再睡觉更好。
体会7:心对身,不是强制
我的调整办法是:要么是直接放松,如果感觉放松不了,就简单做一些适合的体式,之后再放松,如果还放松不了,就先做自觉功、呼吸功,再进入放松功。(有没有发现,做了瑜伽,心脑对身体的态度也变了,不是强制,而是观察和试验)
体会8:觉察力增强
而上面的这些生活中的“瑜伽态”的敏感性,也正是瑜伽练习的“觉察”能力的增强,瑜伽体位练习的目的,并不是仅仅强身健体,更是为了达成身心智一致的目的,而这个修炼的基本功,就是“觉察”能力——心、智对身的觉察,同时及时做出反馈的能力。
最近的观察发现,睡前如果偷懒不做放松功,往往早上起来处于紧张的状态,要么是从睡梦中醒来,要么醒来觉得脖颈和头部挺累,休息得不够。而睡眠时间同样长。
所以我现在决定,以后每晚睡前,必须检查一下自己身心彻底轻松了再入睡。如果不够轻松,就做30-60分钟的体式、呼吸、自觉、放松功,相信可以大大提高睡眠质量。
呵呵,又是觉察能力的显现!
(笔者按:发现对冥想没有多说,因为放松功中有冥想的部分,身心轻松是冥想的基本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