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说过: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
这句话用来描述前一阶段版画《苗绣蝴蝶妈妈》创作时的艰辛和对李丰老师专业精神的致敬再合适不过。
从在南京观展时就萌发了创作《蝴蝶妈妈》的念头。
回贵阳后和李丰老师说了一下我的想法,他建议我先找些资料。百度一检索先查到郑波,作为一名学者,他研究民族文化多年。正巧我们也是多年的摄影朋友,于是发微信给他,说想要进行一个版画创作,问有没有什么关于蝴蝶妈妈资料或者建议。他发了一个自己的美篇给我,里面有不少蝴蝶妈妈的资料。选了一些打印出来给李老师看,他说不错,可以再找一些。想到丁涌律师常去雷山,又发微信问他,他帮我问雷山的朋友,朋友马上去绣娘家拍了照片传给他,他又转给我。同样打印了拿给老师看。他说好看,还可以再找一些。微信问也闲书局的主理人高冬梅,她拍了几本书封面过来,其中一本看起来不错,我说马上过来。顶着八月正午的大太阳,往返半小时时间,大汗淋漓折返到美术馆,和老师一起选。他说最好还能再找一些,反正就是越多越好。于是又请文史馆的陈丹阳老师帮我查询。她说可以去她们单位看看,和曼曼相约去拜访丹阳姐,她带我去一位姓周的同事那里,她拿出自己的一些书,有一套标价900多的,我说这个不错,就是有点贵,她说自己是在孔网淘的,也没花这么多钱。于是给她借了上册离开。李老师看见这书,也说精彩。有很多图样都可以借鉴。于是,我初步构想的关于苗绣蝴蝶妈妈的主题算是确定下来了。
又过了两天,李丰老师公益课堂的几位同学相约去博物馆找找思路。我们一起去了贵州民族博物馆。又看见蝴蝶妈妈的图样,拍了些给李老师看。他说可以根据其中一幅进行创作,但是要高清图。这难度系数有点高了,因为展品陈列在一个玻璃柜里,柜面还是倾斜的,光源杂乱又有反光。于是求助我的摄影指导彭波老师。他第二天上午有会,下午有课,就抽了中午时间过来帮忙拍摄。虽然老师事情多,但知道我急着用,当晚还是抽空处理了图片,凌晨三点多传到我邮箱。第二天给李老师看了后打印出来。至此,准备的这幅稿件才终于告一段落。
稿件算是确定下来了,李丰老师说可以准备圆珠笔了。师妹吴姬准备了复写纸,帮着我量了间距,用美纹贴固定在板子上,开始勾拓。勾线时因为板子很大,所以这个过程花了差不多一个周的时间,每天下了班就到画院报道,每天三个小时打底,四天的时间终于勾完。李老师说可以用毛笔把线条加粗,用毛笔又整体勾勒了两天。但因为是从刺绣取材,再加上放大很多倍,有些地方辨认不了是什么纹样,不明就里,机械的勾画着。李老师修改画稿都用了两天时间,用他的话说是看不下去了,实在惭愧。还有一些局部也是因为勾画时没弄明白,直接把单勾画成了双勾。李老师宽慰我说是因为我初学没经验,勾勒时没看懂刺绣的一些纹样。勾错的地方他思考了一下,说没关系,画错的地方就用阳刻来表现。然后为了画面的平衡,他建议有几个局部也进行反转。
画完可以刷底色了,李老师让用佩恩灰,我听成培根灰,李老师转头重述了一次——佩恩灰。查了一下,命名来自英国画家威廉佩恩,佩恩灰非常接近黑色,可以通过群青、麻丝黑、绯红色调和而成。老吴哥帮我用调和油把颜色调匀,示范了一下如何刷,我接过刷子愉快的体验着进入下一阶段。刷完没多久,李婷说:玲姐,可以擦了,我帮你一起。说完她拿出废纸陪我刷板子。李老师看我们刷得卖力,说:对的,擦得越干净,刻的时候越不容易脏手。婷婷陪着擦了好一会儿,我觉得不好意思,说我自己来吧,开始是蹲着,后来索性跪在板子上来回的擦,汗大滴大滴的掉落。顾不得擦自己脸上的,先把板子上的擦了。吴姬给我拍了张照片,说她的"初恋"她只是给扇扇子,我的”初恋"可是直接给跪了,哈哈。透过对角线的灯光看,板子澄亮得如同包浆。
李老师拿出刻刀示范第一刀时,我拍下照片,时间显示是10月30号11:59,秀红站在左侧,我站在右侧,基本是屏着呼吸看李老师示范。他使用的是方刀,刀法是摇刀刀法。刀法非常关键。拙、轻、重、正、侧、摇、刮,都是与木板沟通,表达思想的切口。差不多半小时才完成了一个局部——真是太精彩了!那只小狮子呼之欲出,朴拙的感觉如同汉砖。李老师刻得累了,坐到一旁抽烟休息。同学们过来围观,赞叹声一片。李婷过来只看了一眼,就说,玲姐,这个你刻不了。这是实话。李老师示范时的力度、节奏、轻重,将苗族的蝴蝶妈妈传说由感性到理性的表达,都不是我这样的小白可以效仿得了的。这样的深夜里,仔细观看着、触摸着这些线条,感觉心怦怦直跳,仿佛顺着这些线条连接到古远的年代。版画艺术的表达方式向来与其他绘画艺术不同,而黑白版画正是版画语言最正宗、最具代表的表达形式。李老师说,你别刻了,打打下手就可以了。额,好尴尬,此前本来说是他把边线走一圈我再接手。但老师都这么说了,我只能找块小板子,画了局部模仿一下老师的用刀。才摇了一只小鸟,就觉得手腕酸痛得厉害,问李老师手痛不?他说不痛,当时觉得很佩服,想,毕竟是专业人士。第二天觉得手疼得更厉害了,又想都是血肉之躯,他刻的面积更大时间更长,不相信他会真的不疼,估计是在我们这些学生面前撑着呢,于是带了通络祛痛膏去画室,秀红三下五除二的给李老师贴上,大家都笑了,说丰哥终于不嘴硬了。
接下来整整十天,除了这幅之外,还有吴姬的民族二维码和何秀虹的苗族节日这三幅版画都在同步进行,李丰老师辛勤的示范指导,让我们体会到做一个匠人是多么的美好。就在以刀为笔的刻画中,体会到艺术的细胞核心是上承理念的精髓之一,也是通向最高境界的天梯。
“珍贵的事物是无法速成的,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地付出,等候滋味丰美的果实,长满我们的生命之树。”